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市场 >> 时代赋予的陶器特征,商周时期陶器的阶层意
陶器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个时期的陶器都带有每个时期的时代特性,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看早期的商周陶器的一些特性所在。在公元前年,随着夏王朝(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华夏大地上开始形成了早期的国家体制。他们从原始社会走来,把传说带进了历史;他们创造了华夏民族最早的家园,保留了部落遗存和创建“封建”;他们奉天命,施德政,依次完成了阶段性的更迭;他们通过民族的融合,渐次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为下一个历史阶段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作了铺垫。
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之下,中国的陶器设计也被烙上了显著的时代特征,例如除了实用功能外,这一时期的陶器设计还从材料、工艺、造型、装饰等方方面体现出了强烈的权力象征和极其明显的等级差别。在新石器时代陶器设计上体现出的那种飞扬活泼的线条,斑斓绚丽的色彩,奇思妙想的造型,充满生活情趣的图案消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规整而硬朗的线条,稳重而沉寂的色彩,肃穆而庄严的造型以及神秘而狰狞的图案的设计美感。此外,由于权贵阶层的产生,其出于自身物质享受的需求也带动了工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材料技术和陶器品种,例如贵族们饮酒的生活方式催生出了质地更加坚硬,吸水性更加微小的原始瓷器。
当然,这一时期除了专供统治阶级使用的器皿外,陶器器皿更多还是作为一般平民的日常用具而存在的,因此在其身上还是更多地体现出生活性和实用性的特征。新石器时代那些形制奇特、仿佛雕塑艺术般的器皿造型逐渐稀少,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多以及时间的洗涤,更加实用简洁的陶器器皿形制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空间。
具有实用性的陶器器皿往往也同时具有象征性,例如仰韶文化的人头壶,既是一件实用的器皿,又象征了氏族社会的精神追求。这是因为在原始社会里,人和人的地位彼此都是平等的,大家的精神追求也是平等的、相同的,并不存在我可以拥有,而你却不能的情况。然而这一精神上的平等在奴隶制度的社会里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器物造型就出现了两种分化,一种是仅仅只为了使用而存在的器皿,我们可以称之为实用性器皿,例如各种陶器生活用具;另一种是为了展现某种意识而出现的器皿,我们可以称之为象征性器皿例如祭祀用的青铜器和陪葬用的名器。
象征性器皿只能是奴隶主阶层才能拥有,而实用性器皿则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所不同的只是选材和制作精度上的不同。例如奴隶、平民使用的陶器多是泥质灰陶为主,制作较简单,满足实用功能即可。而奴隶主们使用的陶器则多是白陶、原始瓷器为主,造型端庄,制作精美。这一时期,虽然奴隶主也使用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等陶器,但陶器主要还是针对更多的老百姓和奴隶而做的,因此其造型多以实用为主,那些代表了某种含义的、具有象征性的复杂造型在陶器造型设计中则比较罕见。
这一时期,成就了平民之器的陶器,其造型应该只是为了满足单纯的实用性而设计的。那些富有意味的造型,表现了某种神秘、威严、慑服和不可侵犯的造型形式,则多集中在青铜器之上,而陶器造型,大多和精神需求分道扬镳,更多地体现了生活中的实际需要。但这和后世那些即满足了使用上的便捷又富有生活情趣的造型不同,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更多的只有实用上的功能而无精神上的抚慰。因为在奴隶制社会,统治阶层为了稳固自身的利益而采取威慑强权的高压统治,平民和奴隶的生活单调艰苦,更谈不上所谓的精神享受,仅仅只是体现实用功能的陶器造型,恰恰反映了当时的特权社会意识形态给底层人民套上的思想枷锁。
不过,虽然仅仅只是强调实用性的陶器造型设计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过于单调,但其实用性依然在生活方式的演变中得到了更多的完善。例如陶鬲,夏代至商代早期是高足深裆,到商代晚期和西周则腹径增大,款足渐矮,只有鬲的形式而无生火加热的功能空间,这看似功能缺失的造型变化,其实是当时生活方式变迁的一个写照,因为在商代,高台火灶已经逐渐出现,人们不再需要弯着身子蹲在地上火塘旁烧饭做菜,这种更加轻松的做饭姿势逐渐得到了普及,高台火灶代替了鬲的高足深裆的功能,因此鬲足渐矮,逐渐流于形式了。此外,陶豆也由短足高钵的形状逐渐演变成西周时期高足、细柄、浅盘形的高脚盘形式,这样的造型实用性更强,更加便于端拿和盛放食物。
总结:夏、商、周,人类社会从自由随性的原始社会进入了等级森严、宗法礼制的奴隶制社会。那些陶冶情操的艺术在此时是软弱无力的,真正的美在此时是力量的支撑,它是通过像恐怖和残酷这类更有穿透力的感觉来展现自己的,人们能够从它那里获得力量,也有可能死在它上面。就像那凶神恶煞的饕餮形象,它一面是恐怖的化身,一面又是保护的神祗。
正如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和情感依附样,此时的陶器造型设计的造物观也具有双重性一面是精神上的萧杀凌厉,一面是物质上的实用务实;一面是对统治阶层威慑力量的表现,面是对平民阶级生活需求的响应。和同一时期的青铜器不同,如果说青铜器在当时的社会象征的是绝对的权利和地位,代表的是统治阶层不可触碰的威慑力量,那么陶器代表的则是当时社会平民阶层和奴隶阶层的诉求与寄托。因此,陶器造型设计一方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整体精神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其固有的特点而具备的生活化特性则使其同时又展现了生活的平实和质朴之美。
无论时代风貌如何,是平等还是强权,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张扬还是内敛,是强盛还是积弱。陶器造型设计,从这个时代起,不管被赋予多么耀眼的地位和荣耀,永远都应该是平民百姓诉求的响应者,永远都不可以忘记它平实真诚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