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发展 >> 人文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进行时传承黑陶文
调研简介?
6月24日至28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黄河两岸黑陶艺术发展助力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济南、德州,开展“传承黑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查。黑陶文化又称龙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陶技艺,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年,是黄河流域重要的历史文脉传承。在国家大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黑陶文化有着重要的开发价值,我们调研小组将黑陶文化与乡村振兴的应用场景结合,旨在探索用黑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第一站
传承篇:德功黑陶
在指导老师封万超副教授和山东工艺美术协会李元元副会长的带领下,我们第一站来到了位于济南章丘的德功黑陶研究所。
刘德功大师为我们介绍蛋壳陶
在这里的黑陶博物馆,我们一馆纵览九千年,“经历”了龙山黑陶的历史传承和发展演变。很难想象,在距离现在几千年前的时代,竟然能够打造出轻柔缥缈、薄如云雾的蛋壳陶,我们不禁惊叹于古人超凡的技艺!
刘德功大师展示《高歌》////////
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刘德功老师带领一边参观,一边为我们展示了陶胎薄如鸡蛋壳的蛋壳陶,这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他以自己创作的《九龙罐》《高歌》等代表作品为例,给我们介绍龙山黑陶造物中的创意法则,让我们大开眼界。
修坯
刘德功大师还带领我们参观了他的工作室,黑陶手艺人们在进行制坯、修坯、压光、刻花等一系列操作,他们一丝不苟,情深专注,可见这是一门多么富有匠心的手艺。刘德功大师在工作室内还建设有教学、科研和实习基地,他说要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更多年轻人热爱黑陶,传承黑陶。
最后,刘德功大师和我们一起座谈交流。他为我们解答了黑陶在新时代创新探索方面的努力,我们也从年轻受众和新媒体传播角度提出了黑陶年轻化传播的建议,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肯定。在探索和传承黑陶的道路上,我们有了信心。
第二站
创新篇:亿昌黑陶
艺术来源于生活,调研的第二站,我们走进了亿昌黑陶。
20余年来,山东工艺美术大师孙洪生师于古而不拘于古,将生活元素融于黑陶,创作出很多富有人间烟火气息的黑陶作品,像黑陶笔筒、黑陶茶具等都较为实用,这激发了我们的浓厚兴趣。
孙洪生老师为我们解读了他的黑陶作品,带我们参观了黑陶制作的工艺流程。他的作品艺术特色鲜明,做工精美细致,细微之处体现着他对黑陶文化的独到理解。
孙洪生老师为我们讲解黑陶
孙洪生老师告诉我们,黑陶在现代的发展和创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仍然面临着许多痛点和难点。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传承和创新黑陶文化,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与孙洪生老师交流后,我们也更明白了我们学校倡导的“为人民而设计”的内涵,像黑陶这样传承千年的古老技艺,不正是因为洋溢着人间烟火之气而常变常新吗?于是,我们对黑陶的发展和传承,有了新的思考。
第三站
创意篇:闻雷黑陶
龙山黑陶是黄河流域典型的文化传承,在今天的发展更是跨越了黄河两岸。调研的第二天,恰逢阴雨中难得的晴天,我们来到德州齐河,见到了山东工艺美术大师、现代黑陶领军人李闻雷老师。
李闻雷老师代表作之一
在闻雷黑陶工作室,李闻雷老师的一件件代表作,以奇思妙想的创意深深震撼了我们。比如这一件作品,取材于断碑,一座座断碑直指苍天,碑断而神不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先人的目光历经千百年后,与我们望向同一方向……这种承载着浩瀚历史感的艺术张力,让我们为之沉思。
李闻雷老师说,先古人民刀耕火种,所见所闻皆是星辰大地,做出的东西也大气磅礴,比起瓷器的精雕细琢,陶器天然带有一种富有生机的粗犷。
李闻雷老师为我们讲解黑陶
我们了解到现在的陶器生产还基本上停留在手工层面,依赖于师傅和学徒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苦练习,在三十五、六度的工作室里挥汗如雨,在经历了漫长的周期后,才能做出相对合格的陶坯。而要将它变成典雅厚重的黑陶,更是要经历多重磨练,可谓“七分人事三分天”。
在与同学们探讨黑陶的未来时,李闻雷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一句话:“商业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听了这句话,我们倍感认同,只有以各种生活美学化的产品走进千家万户,黑陶文化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有力地推动乡村振兴。
第四站
产业篇:梁子黑陶
黑陶之旅第四站,我们来到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梁子黑陶是黑陶行业的领军龙头企业,于年创立,公司拥有黑陶产业园、中国黑陶城博物馆(德州梁子黑陶博物馆)、黑陶文化休闲中心、黑陶研发中心四个园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州黑陶烧制技艺”保护单位,产品远销海外20余个国家,年被外交部指定为涉外礼品,成为德州乃至山东重要文化品牌。
在黑陶城博物馆,我们更全面地看到了黑陶文化发展的脉络。在黑陶工艺生产车间,我们领略了黑陶艺术大师们高超的技艺。在黑陶艺人手下,一块块取材于黄河的泥巴转眼间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形状;一两分钟时间,黑陶艺术大师就能在笔筒上现场刻出龙飞凤舞的书法;用简单而常见的工具,黑陶艺人就在陶器上雕刻出千姿百态的图案……在梁子黑陶,目前已经形成了以8位工艺美术大师、26位工艺师为核心的近百人的专业创作、销售团队,这让我们再一次对黑陶文化产生浓烈的自豪和自信。
《盛世百骏图》
梁丽霞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
调研的最后,梁子黑陶创始人梁丽霞老师告诉我们,今天的我们,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她还告诉我们,黑陶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包罗万象,我们今天的传承和创新,也要开动脑筋,敢于想象,才能迎来黑陶文化百花齐放的春天。
此次“传承黑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查,我们用三天多的时间,辗转四个站点,从黑陶文化的发展历史到现代创新,从黑陶艺术的图案形式到创作技艺,从黑陶产品到黑陶产业……我们对黑陶文化有了全面且较为深刻的认知。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为一代代黑陶手艺人的默默坚守而感动。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在枯燥的精雕细刻中,他们让黑陶这一古老技艺不断老树焕发新枝,他们是让人尊敬的“中国守艺人”。从他们身上,我们也深刻领悟到一点:做任何事情,都要日复一日的坚持,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学子,我们要秉承“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结合此次调研的成果,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黑陶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我们的青春力量!
指导教师:封万超李元元
小组成员:李雨馨、张硕、孙延晓、陈艺凡、李林山、柳玥、潘梦圆、宋浩男、王璟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