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择洞而居牛坡洞考古记

发布时间:2022/5/5 17:37:23   
牛坡洞远景贵安新区马场镇高峰山脉以东,是一片开阔的山前平原,马场河在这里自南向北蜿蜒而去,自然环境十分优越。马场河两岸的布依族村寨星罗棋布,其中在河东岸有一座名为龟山的小寨子,隶属于平寨行政村。寨子东行约0.2公里有一座东西狭长的孤山,形似一头侧卧的牛,当地人惯称其为“牛坡”,上有山洞,被称为牛坡洞。洞口环境年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平坝县文物管理所等三家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调查队来到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龟山组牛坡洞进行调查。当看到洞内岩壁上胶结的陶片、石器、兽骨、螺壳以及古人用火形成的木炭等遗物时,在场的专家都极为兴奋。根据地层的堆积关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对牛坡洞遗址样品的测试,判断遗址最早大约在距今年以前开始有人类居住,一直延续到距今年左右,甚至更晚。牛坡洞卫星图根据遗址发掘和初步的研究成果,牛坡洞遗址大致可分为前后相继的五个时期,既可能是同一个人群在这里持续居住生活,也可能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人在这里栖息。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最早的牛坡洞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一种硅质含量较高的石灰岩砍砸器,有时候还使用同样的石料剥制石片,制作小型工具。日常食物除了采集植物果实之外,还狩猎水鹿、水牛、赤麂、梅花鹿和野猪等野生动物,年代可能在距今~年。遗址发掘万年历史的积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约在距今~年的时候,牛坡洞人的工具加工技术和能力,原材料的遴选水平均有比较显著的提升。燧石开始成为制作工具的主要原料。虽然有时候还使用砺石砍砸器,但其原料已不再局限于石灰岩,大型燧石砍砸器开始出现。大部分的燧石工具,是一种细小的打制石器,如刮削器、砍砸器等。典型的细石核、细石叶也开始出现,这是表明石器加工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磨制精美的骨器成为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具。当时是否出现农业,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显而易见的是,狩猎采集仍占据主要地位。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动物骨骼,主要有水鹿、梅花鹿、熊、猪、水牛、小麂、赤麂,甚至还有大型食肉动物——虎。也许经常性面临食物短缺,也许有什么其他原因,牛坡洞人除了消费猎获的动物的肉,还把动物骨骼砸碎,获取其中的骨髓。遗址中发现的碳化果核和被认为是加工坚果的工具,证明这一时期还流行采集食用坚果类食物。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墓葬,这就使得我们可以真切的了解牛坡洞人的模样。万年前的牛坡洞人细石叶牛坡洞遗址出土磨制骨器当进入到距今~年时,通体磨制精美的石器开始出现,主要是石斧。这是一种农业工具?伐木工具?亦或是狩猎工具?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大量发现的动物骨骼,昭示着牛坡洞人的食物来源仍以狩猎为主,同时可能伴随有家养动物的存在。截至目前,未见到农业出现的证据。牛坡洞遗址出土磨制石器在进入牛坡洞遗址第四个时期的时候,陶器终于出现。虽然数量较少,器类比较简单且破碎严重,但器形比较规整,烧成火候也比较高,显示出了比较高的陶器制作技术。陶器图文:付永旭编辑:张兴龙杨偲考古贵州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3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