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第一讲瓷器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2/9/24 20:58:05   
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s://mysk.familydoctor.com.cn/schedule/324862/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瓷器最早的国家,而瓷器的产生与发展和其他器物一样,有着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商代中期通过长期烧造白陶和印纹硬陶的实践,不断改进原材料的选择与加工,出现了原始瓷器。到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器开始兴盛起来。因为胎质烧结程度提高和器表施釉,所以原始瓷器不仅吸水率低而且更加美观、实用。原始瓷器一般都在施釉前在坯体上拍制几何图案,釉色多呈现青绿、青黄色。所以又称“原始青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称。尽管有时含混通用,但“陶”和“瓷”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陶器”与“瓷器”有各自的称谓。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烧瓷是烧陶技术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当瓷器出现与发展起来以后,陶器仍然继续烧制。因此,陶与瓷既有渊源的关系,又是各自先后向前发展的两类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的生产与使用的范围不断扩大,而陶器却逐渐缩小,表现出从陶器向瓷器发展的过程。考古资料证明,最能说明这一过程的应当是“白陶”(图1)与“印纹硬陶”(图2)。白陶与印纹硬陶是孕育时期由陶到瓷过渡的产物,它为青瓷的烧成打下了物质与技术基础。

用高岭土制作的白陶

图1、商代白陶壘

瓷器的起源,应追溯到距今已有近年历史的商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陶工们在长期烧制的陶器和印纹硬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原料配方,发明了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的高温石灰釉,并将其施于印纹硬陶器的表面,这就是青釉陶器。由于这种釉陶的高岭土含量和烧成温度都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虽然脱离了陶器以粘土作坯、器表无釉、低温烧成的原始状态,但又没有达到真正的青瓷标准。因此,被古陶瓷界普遍称为“原始青瓷”或“早期青瓷”。

陶器向瓷器过渡的产物一一印收纹硬陶

图2、春秋印纹硬陶瓿

商朝(约公元前前)制陶业有所发展。除灰陶和含铁极低的白瓷土烧成的“白陶”外,在与南方印纹硬陶制造经验的交流中,创造了青釉的尊(图3)、杯等原始瓷器的新品种。这类制作品先后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河北、山东发现。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第一件原始青瓷

图3、商代青釉大口尊

瓷土做胎、高温窑炉的创制以及釉的发明这三方面的条件,对原始青瓷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原料一一瓷土的发现与运用。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

文化时期,人们便发现了白色的含铁量很低的高岭土。

从我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瓷器来看,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形成的条件,应属于瓷器的范畴。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也可以说原始瓷器还处于瓷器的低级阶段,所以称为原始瓷器。原始瓷器与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相比,有坚硬耐用,器表有釉不易污染及美观等优点。前者烧成温度稍高和器表有釉,后者多数温度较低而器表无釉。二者是有着明显区别的。而原始瓷器与以灰陶为主的其它各种泥质陶器和夹砂陶器相比,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即陶器是用粘土(陶土)烧制成功的,这种粘土含有大量的熔剂,Fe的含量一般为6%左右,高者竟达10%,而原始瓷器则是选用含有较小熔剂的粘土(也称高岭土或瓷土)制成的,特别是Fe的含量一般都在2%左右。

高岭土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长石经过完全风化之后,生成高岭土、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再随雨水、河川漂流转于他处再次沉积,这时石英和可溶性盐类已分离,即可得高岭土。高岭土在瓷坯中所占的份量极大,是生产瓷器的良好原料。由于原料不同这就使得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左右,高者也不过℃左右,如果超过就会变形或成熔融状态。而原始瓷器所用的原料则可烧到更高温度,一般要℃以上。

釉是一种硅酸盐,施釉在素地上,经过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连续的玻璃质层,或形成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发明和使用,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必备条件。商、周原始瓷器的釉色呈黄绿色或青灰色。根据化学分析,证明当时的釉是石灰釉。CaO的含量都在16%左右,个别的也可能高到20%,可能都是用石灰石和粘土配制而烧成的。由于粘土内含有或多或少的铁质,所以釉中也含有2%左右的Fe,在氧化气氛中烧成,则显青色或青绿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4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