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时候,有事到秦镇,从西户路向西走,看见所有的村子都在拆迁,就想起了有关部门的豪言壮语,说高新区3个月干掉了66个村子。
事毕回到家,想起一路的所见,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在不久前,我的村子也开始拆迁了,我也光荣的成为了一名拆迁户。
我的家在航天,村子是少陵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子。
在我小时候,村子就像许许多多长安乡村一样宁静,后来人越来越多,房越盖越高,村子也越来越吵闹,人心也越来越复杂。
直到航天城的路修到了村口,没多久,一直吵吵的拆迁终于来了。
说到拆迁,都说是一地鸡毛。不拆都是好乡党,见了钱都变了。不过,我很快就想通了,拆迁过程中的是非恩怨,不一定说谁好谁坏,而是人性就是如此。
另外,普通村民按标准拿赔偿,但比起有些人,还是远远不如,应了一句古话叫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是,不均你又能怎样呢?
和朋友闲谝,说到我大西安的房价上,这厮跟打了鸡血似的给我分析,说房价飞涨和大规模的拆迁关系很大。
“你想啊,东南西北拆了多少村子?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说房价涨,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拆迁太多太快,拆迁多是因为要盖房,要盖房是因为房价高,懂?”
懂不懂都得点头啊,不能让人小看。不过,按这么个说法,我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后来,这位朋友还给我转发来一篇颇有恋乡情结的文章,说写的好。我看完了却不以为然,笑骂道,赔也给你赔了,安置房也有着落了,拿上过渡费住上三室一厅的大房子,人模狗样的,也算是城里人了,还伤感个球。
到现在,我也是城里人了,不说丢了魂没了根,但我终于能理解了这种感情,有惆怅,有回忆,有失落,有担忧,万般滋味在心头。
秦镇一行,沿途的村庄冷冷清清,残砖断瓦好像还在诉说着往日的人来人往、家长里短,让人感到凄凉、无奈。
当初,我还没回过神村子就被拆的没影了,后来,村子的印象竟然慢慢的变淡了,我有点害怕,就经常翻一翻老照片,往日的苦辣酸甜就如电影一般浮于心间。想到电视上说,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可我的乡愁在哪里呢?
今天,这一番胡言乱语就当纪念我的村子,给西户路旁的这些村子送行,就当是给我的村子送行。
也当是给同样命运的村子们,唱一首挽歌。
1、贺家村
贺家村
贺家村,东靠沣惠渠,南有水文站遗址湖,西依沣河,北接蔡侯纸乡北张镇。三水环绕,西户公路从村边穿过。
村民自西汉年间就开始手工造纸,古往今来都是户户有作坊,家家造纸忙,年后又发展了机器造纸。
听老人讲,古时村里有坚固厚实的城墙和护城河,东西有两个城门楼,村里还有老爷庙、土地庙、小庙、戏楼。
村中每年有三个古会。看忙会三月十三、六月十三、追节会十月初三,可能是三水环绕的缘故吧,故三会都有三。
2、南张村
南张村
南张村又名沣惠村,位于原沣惠乡中心,沣惠渠东岸。南张村东倚三星电子产业园,南邻东西流向的洨河,西靠沣惠渠及沣河,北接贺家村、安丰村。乡镇工业集中。有村办铸造、造纸等工厂,并有南张小学。
传统书法、绘画在村中代代传承。村里还有不少书画爱好者。每逢春节前几天,村中的书画爱好者年龄大的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小到十岁的儿童,在健身广场摆上桌子,铺上纸张,挥毫泼墨,为村民写春联、寿联,作山水画、花草画。
3、安丰村
安丰村
安丰村南望终南山,西邻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和千年古镇——秦渡镇。
新中国成立前,安丰村分为南安丰、北安丰、中安丰三村,北安丰又分东村和西村。
为了预防外患,各村都建有城墙、城门楼子。其中,中安丰有东门楼和北门楼,南安丰只有南门楼,门楼都有文字题匾,东门德瑞呈祥,南门终南毓秀,北门昆明瑶池。
李姓是大户,占全村80%以上。祖上是唐朝中和年间沙陀人李克用,征黄巢有功,被封为安丰侯,死后递爵为晋王,儿子李存勖,为祭奠其父,建立安丰侯祠堂,此地遂名为安丰村。
4、楼子村
楼子村
楼子村很大,位于兴隆街办驻地西北约三公里处,东和郭杜街道蒿家湾、官坊接壤,南和西甘河村毗邻,西和童家村、细柳街道辖内三角村相连,北和细柳街道的徐家寨相伴。东楼村为一村委会,南北两村合称楼子村委会。
清代,因楼子三村均建有城墙,城门修有城门楼,远远望去,甚是雄伟壮观,楼子村名由此而来。
因东楼村以赵姓为主,故也叫赵堡子。南村以韩姓为多,也叫韩堡子。北村则以薛姓为主,也叫薛堡子。三村原为三角之势,相互独立。年西户路修好后,东楼村整体东移约1.5千米至西户路边,而南、北两村扩建后连成一片。
5、官坊村
官坊村
大官坊村,村名来历无考。据村民讲,蒿、王、程姓等先民早在清代以前就聚居此地,约已多年历史。
小官坊村,原与大官坊相距约米。清嘉庆以前原名南家城。除耕作外,主要以烧制陶器为生,陶器很有声誉,被官府征用为制陶作坊,故名为官坊,因村小顺口叫为小官坊。
6、蒿家湾
蒿家湾
蒿家湾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以姓氏及低于细柳塬而命名为蒿家湾。清嘉庆年间,又改为蒿章村(老人说叫蒿姜村)。清朝末年,因蒿家祠堂建成,又定名蒿家湾。
蒿氏为一大姓,其余郭与杨姓很少。据老人讲,蒿氏祖先于元末明初移民时,携家小从山西大槐树蒿沟来到细柳原下居住至今。
杨姓由本地迁入,郭姓,山西生意人郭大启招赘入村。
7、等驾坡南村
等驾坡南村
位于细柳镇东1.5公里处。细柳街道,被誉为西安市的“花卉之乡”,而南等村更被誉为“花卉之乡”最美丽动人的“花神”。
几年来,全镇的花卉面积扩展到多亩,年收入多万元,中央电视台曾给予专题报道。
等驾坡南村又名南等村,据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清初时名北五家坡、南五家坡、中五家坡,并注:“五家(粮册)俱作等驾”。
可见清初已把因有五户家得名的五家坡讹传为等驾坡了。后来针对讹传的地名,民间还产生出一些别样的传说。如“刘秀藏在麦草堆中等天黑”,谓之“等驾”;又有“唐太宗到草堂寺上香,大臣在此等驾”等等。
8、杨家湾
杨家湾
杨家湾村,西户公路跨村而过,东与大小仁村接壤,南连大小官坊,同兴隆街道甘河村相望,西邻细柳街道等驾坡中村。
村里杨姓居多,另有姚、樊、陈等姓。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村子中心有一座大殿,人们称杨氏宗祠,年拆除,在原址扩建起小学,年小学被撤,改为宅用。
村东原有一个大涝池,占地一亩,后被划为住宅地。
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