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旅顺口区的区级文保单位一

发布时间:2022/5/17 13:54:30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大潘家村遗址(大潘家村)

大潘家村遗址位于开发区大潘家村北,面积约平方米,因地表散布有大量贝壳,故称“蚬壳地”。年3月至4月,由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旅顺博物馆等组成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部分发掘。发掘面积约平方米,揭露出新石器时代房址7座、灰坑7个、儿童墓葬1座、西汉墓葬3座,出土器物余件。

遗址地层堆积简单,厚80—厘米,耕土层下即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其下是生黄土。

发现的7座房址皆开口于第2层下,打破生土层,为半地穴式建筑。其中1号房址是双室,其余6座都是单室。发现的小孩墓,墓坑呈长方形,小孩头西足东,身上盖有一大型折沿陶罐残片,头前和两侧有数块石头,无随葬品。

新石器时代遗物主要有石器、骨器、角器、蚌器、牙器和陶器。石器都是磨制,有棒状弧刃斧、双孔刀、长方形锛、凿、锥、纺轮、镞、网坠、杵等。骨针长仅3.5厘米。陶器以夹砂陶为多,主要是黑褐和红褐两种,夹砂红陶占有一定的比例,有部分泥质红陶和泥质黑陶,另有少量羼滑石陶。泥质红陶中有一定数量的彩陶,均为红地红彩,种类有几何纹、网格纹等,还有一种刻划纹间绘彩的。陶器种类以各种罐为最多,其他还有壶、钵、碗、豆、盂、三环足盘、盆、鼎、杯、器盖等。

大潘家村遗址内涵单纯,堆积属于同一时期遗存。距今年代当在4—0年之间。大潘家村遗址位于江西镇大潘家村北,现大部分已被水库淹没。

年5月12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山遗址(郭家村)

将军山遗址位于铁山街道西南将军山西北部山顶,与将军山、老铁山积石墓地延绵相连。遗址面积约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遗址中随处可见夹砂红褐陶片和残断石器以及红烧土块等,时代为青铜时代。

年5月12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旅政发[]71号《关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

于家村遗址(于家村)

于家村遗址位于铁山街道牧羊城村于家村西南砣子平缓地带,面积约0平方米,因修梯田将遗址分成三层,故遗址上层破坏严重,地表可采集到大量遗物。年4月,旅顺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对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面积余平方米,揭露出房址7座,灰坑4个,出土各类器物余件。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器物分析,遗址分为两期文化。

第一期文化揭露半地穴房址6座,其中5座房址互相叠压。石器除个别为打制外,其余都是磨制,主要有斧、锛、刀、网坠、镞、环刃器、矛等;陶器以夹砂黑褐陶为主,黑皮陶次之,胎较厚。绝大部分陶器表面磨光,个别纹饰为弦纹,弦纹乳钉、刻划纹等,器形有罐、壶、豆、杯、盆、钵、碗、灶圈等。其它还有骨针、鱼骨卡等。

第二期文化揭露地面石筑房址1座。石器有斧、锛、刀、网坠、镞、矛、棍棒头等。陶器以夹砂黑褐陶为主,胎较薄。纹饰有刻划纹刺点、凸棱纹等。器形有矮足镂孔豆、簋、杯、壶、罐、钵等。大多器物为圈足器。有的圈足器有三个缺口。其他器物有骨椎、骨针、骨鱼卡等。

于家村遗址第一、第二期文化都属青铜时代,分别与双砣子第一、三期文化相对应,属于双砣子第一、三期文化。第一期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年、±年,推定其距今0年左右。第二期文化碳14测定年代为距今±年,推定其距今年左右。

年5月12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坞崖遗址(牧羊城村)

大坞崖遗址位于铁山街道尹家村西南,西临渤海,面积约平方米,遗址中随处可见绳纹瓦、筒瓦、陶器等,附近发现有一口古井。从资料分析,大坞崖遗址时代为汉代,大坞崖遗址位于渤海之滨,也是古代海上交通的重要“港口”。

年5月12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于大山遗址(徐家村北)

于大山遗址位于龙头街道徐家村西北于大山的阳坡,面积约多平方米,地表随处可见夹砂红褐陶片、灰陶片、残断石器、红烧土块等。遗址年代为青铜时代,大约距今多年。

年5月12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山山城(赵家村北)

城山山城位于长城街道与营城子街道的界山——城山山顶,海拔.8米。现存山城呈半环形,东面是悬崖断壁。城墙是由就地取材的火成岩石块筑砌,也就是所谓的“干打垒”式。现存城墙全长米,宽1.8—2.4米,高0.2—1.5米。山顶偶见绳纹瓦。从山城筑砌形状分析,主要是防御西、西北方向开阔地带。据以前调查材料,山城为长方形,南、西、北面有城墙,东部是自然悬崖而无城墙,还有南北2个门。从资料分析,山城年代大约为明代,或更早一些。

年4月12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土城子城址(土城子村)

土城子城址位于三涧堡街道土城子村。现存城墙东南角一段,西距旅顺北路约米。城墙由泥土夯筑。据以前调查材料,城址大约为长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左右,有南、北两门。城址虽然遭到破坏,但仍可见断断续续的城墙,并可见陶片、瓦片等,当时城墙高度大约为3米。而今只有城墙一角,其它遗迹荡然无存。根据资料分析,城址建于明代。

年4月12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灰窑贝丘遗址(石灰窑南)

石灰窑贝丘遗址位于三涧堡街道石灰窑村东南耕地中。因遗址中满布碎贝壳,当地称之为“蜊碴台”。年10月,大连市文物普查队发现该遗址,面积约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

遗址中采集石器有斧、刀两种。采集陶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陶器口沿都有附加泥条,腹部饰纵向泥条凸棱纹或间饰纵向刻划纹。陶罐一种是羼滑石红褐陶,口微侈,深腹,口沿外侧饰几何图案附加堆纹,腹部饰纵向泥条凸棱纹和纵向刻划纹;另一种是夹砂黑褐陶,敛口,深腹,口沿外侧饰刻划网格状附加堆纹,腹部饰纵向细泥条凸棱纹。另一类陶器有口沿饰附加堆纹的深腹罐和折沿鼓腹罐、壶等。

石灰窑村第一类陶器特点明显,与瓦房店市长兴岛三堂村一期文化相同,年代介于郭家村第一、二期文化之间,年代在距今4年左右。第二类陶器与郭家村第二期文化一致,年代在距今年左右。

年1月15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黑石砣子遗址(小黑石村)

小黑石遗址位于三涧堡街道小黑石村西北砣子上。遗址发现时保存完好。年3—4月,旅顺博物馆对遗址已破坏地段和边缘部分进行了清理。

根据地层堆积、出土遗物,以及采集遗物综合分析,遗址分为三期。第一期文化包括7座房址和6个灰坑,6号灰坑内有一瓮棺,系以夹砂黑皮陶大罐作为葬具,内葬一婴儿,上口盖有薄石板。陶器以夹砂黑褐陶为主,也有少量黑皮陶。器形有罐、碗、杯、壶、豆等。第二期文化陶器以泥质磨光黑陶为主,还有因火候所致的泥质黄褐陶,以及少量的夹砂黑褐陶。泥质陶多轮制,素面占绝大多数,纹饰主要有弦纹。器形有罐、尊、盂、豆、碗、器盖等。第三期文化陶器标本较少,有夹砂褐陶罐口部和底部残片、夹砂褐陶豆柄等。石器大多是采集品,当分属第一、二、三期文化,主要有斧、锛、凿、刀、钺、矛、镞、球、棍棒头、网坠、纺轮等。石钺选料考究,以白色蛇纹石精细加工而成,通体磨光,弧刃,上端中央有规整的对钻圆孔,因被火烧,孔部周围留有明显的捆绑痕迹,厚仅0.6厘米。骨器有锥、匕等。

小黑石砣子遗址第一、二、三期文化分别与双砣子第一、二、三期文化相对

应。第一期文化年代在距今0——年之间。第二期文化陶器特点是多子母口,多器盖,多有三个弧形矮足,多折腹,多饰有凸弦纹,这组陶器特点明显,是双砣子二期文化的代表器物群,与山东岳石文化同类陶器十分相像,受到了岳石文化的深刻影响,年代在距今3年左右。第三期文化年代在距今年左右。

年4月12日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1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