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前景 >>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ldquo食官监r
殉人现象在西汉诸侯王墓葬中时有发现,如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墓、广州的南越王墓等。狮子山楚王陵墓墓道内发现陪葬墓1座,墓室内2座。其中位于墓道内陪葬墓未被盗扰,出土印文为“食官监印”的铜印一方。据此,发掘者及相关研究学者多将其称为“食官监”陪葬墓,认为墓主为负责楚王饮食的食官监。该陪葬墓出土铜鼎、铜印、玉枕、玉璧、玉璜、铁剑、无字玉印等随葬品,出土器物数量及组合说明墓主生前具有较高的等级地位,与“食官监”一职不甚相符。因此,墓主生前当有更高的职位。墓葬内出土一方无字玉印,玉印原应朱书或墨书官职名称,此印或能代表墓主生前最高身份。
图一 “食官监”陪葬墓位置示意图
(采自葛明宇主编:《狮子山楚王陵》,第14页)
壹
“食官监”陪葬墓发现情况
年12月至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进行了发掘。该墓为一大型横穴式崖洞墓,据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可以判定墓主为西汉早期某代楚王。墓葬由墓道、天井、耳室、甬道、侧室及主墓室构成。其中墓道可分三段,每段依次内收,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墓道、中墓道、内墓道。在中墓道深处(靠近内墓道处)发现一座陪葬墓,陪葬墓与墓道方向一致(南北向),头向北。墓坑长4.35、宽1.6米。利用中墓道壁为其东壁和北壁,西壁与南壁为夯土。木棺位于墓坑中部略偏北,已朽,仅存黑灰。在黑灰范围内有大量漆皮,漆皮以褚红色为主,葬具应为漆木棺。长2.3、宽0.8米。人骨严重腐烂,仅存一段肢骨和数枚牙齿(图一)。
该墓出土器物41件(组),主要为铜器、铁器、陶器及玉器。铜器有印2方、鼎5件、镜2件、勺1件、环1件、饰件2件、带钩1件、圆珠饰1件、半两钱币1组枚;铁器有剑4把、环首刀1把;陶器有钫1件、壶1件、罐3件、俑7件;玉器有印1方、璧5件、璜1件、枕1件。其中,铜鼎、铜勺及陶器出自墓坑南部木棺外部分,余皆出自于木棺内(图二)。
图二 “食官监”陪葬墓平、剖面图1.陶钫 2.陶罐 3、4.陶壶 5~11.陶俑 12.铜勺 13~17.铜鼎 18.铜钱 19.铜饰件 20.玉印 21.铜带钩 22、23.铜印 24.圆珠饰 25.环首铁刀 26、37.玉璜 27.铜饰 28.铜环 29~32、38.玉璧 33~36.铁剑 39.玉枕 40、41.铜镜(改绘自《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发掘简报》图二五,原简报编号3、4、5实为2件陶壶,已重新编号)
现将出土器物择要介绍如下。铜鼎 5件。根据腹部形态,分为两型。A型 3件。深圆腹。尺寸相同。敛口,子口合盖,长方形附耳,略外撇。圜底,三蹄足。球面形盖,盖顶饰三圆环形钮。腹中部饰一圈凸棱。PM∶13,盖外侧饰铭文:“萧……升重二斤十两第二十一合口二斤九两十朱。”通高18.6、口径16.5、腹径19.2厘米。PM∶16,盖外侧饰铭文:“萧容……斤……”B型 2件。斜弧腹。器身子口,长方形附耳。圜底,三蹄足。球面形盖,盖顶饰三宽扁半环形钮。PM∶15,口径16.8、通高18.6厘米。PM∶17,口径16.8、通高16.1厘米。铁剑 4把。PM∶33,通体锈残,剑身较长,断面呈菱形,格为铜质,茎首端饰一小孔。通长.6、宽2.89、厚0.67厘米,剑格长4.9、宽1.12、厚2.2厘米。PM∶34,玉具剑。剑身中起脊,锋尖薄,断面为近菱形,茎细扁。鞘已朽。通长86.9、宽3.35、厚0.78厘米,茎长15、宽1.36、厚0.72厘米。玉剑格,菱形,中部为长方形穿。剖面呈圆角长方形,长4.5、宽2、厚1.85厘米。玉璏,青玉,长方形,两端出檐,一侧出檐较多向内微卷,背有銎,表面饰兽面纹、谷纹。长7.5、宽2、厚1.8厘米。玉珌,白玉质,晶莹细腻,近呈长方形,截面呈扁六边形,器身中部有2道竖向凸棱,顶面有3孔,两侧孔径较小,均向内斜与中孔相通。长3.25、宽2.5~2.55、厚1.03厘米,中孔径0.55、深0.88厘米。PM∶35,玉具剑。残存一段,断面呈扁菱形。残长39、残宽3.6厘米。鞘已朽,遗有剑璏,剑珌。玉璏,呈长方形,两端微卷,背有銎,表面饰谷纹,长8.85、宽2.5、厚1.4厘米。玉珌,白玉质,玉质晶莹细腻。器身近呈长方形,底稍窄,顶面有三孔,两侧孔径较小,均向内斜与中孔相通,断面近呈菱形。长3.42、宽3.29、厚1.61厘米,中孔径0.55、深0.79厘米。PM∶36,通体锈残,剑身较长,断面呈菱形,格为铜质。通长.6、宽2.89、厚0.67厘米,格长4.9、宽1.12、厚2.2厘米。枕 1件。由枕足、枕板、兽首饰三部分组成。枕板内长方形木芯已朽,后修复完整。枕面对称镶贴18枚玉片,计有贴有龙形玉片四片,龙回首,张口,躯体弯曲,翘尾内卷,身饰谷纹,中部有一穿孔;长方形谷纹玉片2片;长方形勾连纹玉片4片;“亚”字型透雕玉片4片,饰勾连文,透雕成两侧对称的图案,束腰位置雕琢饰3组6道凸弦纹;“亚”字形小玉片4片,饰勾连文,中部为3组6道凸弦纹。枕面上的长方形玉片均有一至四孔不等。枕板下面镶贴3块长方形素面玉片,两侧均贴有长方形玉片12片,玉片素面或饰双勾连纹图案。两端各有兽首形玉饰,减底浅浮雕出眼、眉、鼻、耳、嘴及发须,双目圆睁,眉根粗,眉梢细且向上弯曲,鼻扁长,两侧斜削成长沟,鼻头琢两小孔,双耳半圆向内弯曲,耳内及头、嘴部均有阴线细纹,象征发须。枕下两侧有二立足,外侧刻有对称纹饰,内侧平滑。长41.5、宽7.8、高9.7、厚2.06厘米(图三)。图三 “食官监”陪葬墓出土镶玉枕(修复后)
印章 3方。为1方无字玉印、2方铜印。玉印 1方。PM∶20,青玉质。正方形,覆斗形纽,横穿一孔,无印文。高1.74、印面宽2.34厘米(图四)。图四 “食官监”陪葬墓出土无字玉印
铜印 2方。正方形。PM∶22,印文为“食官监印”。鼻钮,钮窄而细小。锈蚀严重。印文字口模糊不清晰,为实用印。印面边长2.2厘米,台高0.65、通高1.46厘米(图五)。PM∶23,穿带印。残损严重。印面边长1.2、厚0.5厘米。一面印文不清,另一面可辨印文中含一“臣”字。图五“食官监”陪葬墓出土“食官监印”
贰
“食官监”陪葬墓墓主问题
狮子山楚王陵墓发掘后即引起学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