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业俊:瓷器中珍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密码 本报记者张元欣编者按:陶瓷自从飘洋过海,世界就让她与古老国度共享“China”美名。陶瓷集审美和实用于一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珍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融溶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陶瓷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張金色名片。古瓷有新意。一件陶瓷展示在人们面前,她的胎质、颜料、釉彩、画法,底款,纹饰,造型,华而不媚,贵而不骄,彰显中华民族的大气宽容,蕴含中华文明的含蓄温和。陶瓷汇聚着奇妙的穿越时空的艺术语言,胜似万千解读,表述无限內涵;有人为器物的华贵历史倾心,有人为器物的故事佳話喜悅,有人为器物和自己的共鸣激动不已,有人为器物本身的人文价值感慨,有人为器物的工艺精湛称赞不绝。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日用即道”的哲学命题,认为高明远大的圣人之道,就存在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由器及道,明心见性,从瓷器中,我们可以与不同时空的古人神交,可以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了解先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历史物证,可以品味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和诗意,可以追寻技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呈现和表达。范业俊先生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瓷器的收藏和研究,且收获颇丰。今天刊载本报记者对范业俊先生的访谈,以餐读者。一、古陶瓷:收藏中有大学问记者:范先生好!您在古陶瓷收藏方面有哪些收获?范业俊:古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陶瓷的发展始于中华先民制陶,大约有一万年的历史。循着古陶瓷的发展轨迹,研究古陶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进一步探寻、验证中华古文明的源头以及发展史。我为研究中国古代史,平时注意收集相关实物。陶瓷方面的藏品包括陶砚、瓷砚在内大约有数百件。我收藏的陶器品,历史最早的是一件“人面鬲”。经考察发现,鬲是先民希望灵魂升天的工具,后世演变成斝和爵。陶器带釉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进步。陶器从什么时候带釉,出于怎样的原因挂釉,一直是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