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一项很好的户外活动,它能使人心胸开阔,心旷神怡,调节人心理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本文章由看天下旅游独家发布,欢迎小伙伴们阅读。大理的酒吧桌上,可以看到从集市上买回来的、里面插着花的小土陶罐。这种罐子不贵,在赶集的时候,可以三五元买到。几次赶集的时候,都没有看到推车卖陶罐的人。我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在成堆的土豆旁边,就有这种印了花纹、让我心中一直惦记的陶罐成堆地堆在那里。这些罐子是那种在烧制前上过一层草木灰釉,泛着灰白色和暗绿色的陶器,好像能把你带到一种古朴的生活中去。从那堆积成山的陶罐里,我仔细挑选,直到把手里的钱全变成了印着不同花纹的各样的陶罐。跑到路上叫了辆出租车过来,把罐子们仔细安排在座位上和脚底下,还告诫司机慢点开,别打碎了我这些拿回家用来插花搁盐装糖放笔的宝贝们。我四处打听这些陶罐在哪儿生产的,好几个人都说是在凤仪附近的敬天村,我就决定前往。好东西永远是值得人千里去寻的。从下关换来到风仪的车,到了风仅镇只有租车到敬天村。去往敬天村的路并不好走尤其是F过南后,夫在福田中间的土路变得泥行,车的轮胎都陷进了泥里。敬天村是个由苏、杨、董三大姓组成的村子。敲开了在门口堆了陶罐的大门,我认识了董宝锦一家人,他们家是一个有着宽敞庭院的典型白族民居,二楼放满了以前烧好的陶罐。做陶人一般不自已拿到集市上去卖,有专门的人来家里批发,运到集市上卖。我跟随兄弟二人去看他们盖在村后面的窑坊。他们还保持了很原始的做陶方法,先从稻田里取白泥,然后放在泥池里沉淀,把揉过的泥放在小转轮上,先做一个圆底,然后再用拍板的方法,往上做器型,属于拉坯拍板成型。做好的陶罐还要在上面用事先烧好的陶模子拍制出一些花形,有的是花,有的是涡纹,图案风格简朴,但又不失华丽,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干燥好的坏一个挨一个的叠放在依山而建的龙窑里烧。这种窑一般是几家合在一起烧,烧一次要10到12个小时,四个人轮班倒,左边两个人、右边两个人不停地加木头,点窑以后就要从头到尾刻不停,晚上的时候,建在半山腰上的龙窑就会像趴在人间的一条火龙,又像一列要开往天空飞向宇宙的大火车。烧窑是件很辛苦的事儿。天亮时,再看烧窑人的眉眼都已经被烟尘熏黑。烧窑的人讲,这儿曾经出土过一只青花碗,是挖窑地基时挖出来的,当地人已有五百年没有做过青花碗了。烧这种窑每次都要耗掉好多木头。他们把烧好的陶罐用扁担挑回家里,前后加起来两筐陶罐也有一百多斤,但他们走在山路上时看上去很轻快。这儿的人家做陶都是祖传的,他爷爷今年88岁,在窑上干了一辈子。他的父辈也干了半辈子,他和哥哥接了班,他妹妹还来北京上过学。做陶的人也种地,烧完一次窑就下地干农活,把地里的农活忙妥后再做陶,一年之中他们只有几个月做陶,敬天村的人都说这里的烧窑方法是从唐代就传下来的。可以想像唐代的人,也是用这种造型的罐子装腌菜装水装花,那么当我抱着一个罐子,岂不是在拥抱唐代?我烧制了一些喜欢的鱼形和吉祥字,准备在下一个春暖花开的做陶季节里,定制一些不同于传统花纹的陶罐。每一次我来大理都是和不同的朋友,这一次是和红英一起同行。我本来都不打算买陶罐了,但是她坚定地说:“谁也别想阻止我热爱大理的陶罐!”那时我们已经订了晚上回昆明的火车票,而且三月街那天还不是集市,她跑到下关的农贸市场买了足够装满集装箱的罐子!我顺利地找到了托运的地方,从大理到北京一个集装箱元,大约两星期到。这样我们就在自由市场上肆意地购买草编的、竹编的手工日用品。托运的人看见这么多日杂觉得我们真是热爱大理,笑着说:“等到了北京,叶子都该长出来把集装箱给裹住了!”我还托运了梦寐以求的山乌龟,到北京开箱时叶子果然长出来了!编辑:看天下旅游/审稿:萧康,本文章由百家号作者独家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