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窑喽!”近日,随着一声响亮的呼声,拥有多年历史传承的山亭区伏里土陶,再次迎来新篇章。作为第七代传承人的甘信祥,此时脸上却满是期待之情。为什么说此次伏里土陶是新的篇章?甘信祥告诉记者:“这一窑烧的和以前烧的陶器不一样,烧的是灰陶。”枣庄日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伏里土陶分为灰陶、黄陶以及红陶三种,其中灰陶的制作工艺最为严苛,也最难烧制成功。甘信祥告诉记者:“年的时候,我给父亲打下手,烧制过一窑灰陶。如今已经跨越41年,说句心里话,能否烧制成功我心底还是有些打鼓。”说话间,随着窑门打开,在一阵热风袭面过后,窑口内一件件灰色的陶器显现了出来。甘信祥今年87岁的父亲甘志英口中默默念词后,随即让儿子甘信祥和孙子甘宜峰进窑搬灰陶。“爹,成了!”甘信祥在窑内高兴地向外喊道,甘志英老人回应到:“好!好!”在随后搬出的灰陶中,记者看到不仅有一些仿古造型的陶器,还有一些疫情防控的陶人,个个器型饱满圆润,品相上成。甘信祥拿起一件陶人向记者介绍说:“这件是咱们国家的战‘疫’先锋钟南山,之所以烧制这件陶器,一是为了向这位为疫情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致敬,二也是为向广大为疫情做出贡献的人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守护咱们的健康安全。”说起灰陶烧制的严苛,甘信祥告诉记者:“灰陶和黄陶、红陶虽然所用的原料是一样的,但制作环节和烧制方法却大不相同。灰陶在烧制过程中,则更需要注意烧制时长、火候高低以及温度等,如稍有不慎将前功尽弃。而一旦烧制成功,则质地更加坚硬结实。”记者了解到,此次灰陶主要由非遗传承人甘信祥和甘宜峰制作,共计件。经过30多个小时的烧制后,合格率达90%以上。对于下一步灰陶的发展,甘信祥告诉记者:“以后将继续研究提升,将老一辈的手艺,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枣庄快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