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蛋壳黑陶杯追求极简至美的艺术效果

发布时间:2024/12/16 16:07:59   

蛋壳黑陶的制作工艺无与伦比,代表着史前制陶的巅峰,为山东龙山文化所独有,是山东特有的文化符号。蛋壳黑陶杯追求极简至美的艺术效果,其器形相对固定,简约而不简单,从纯度到质感再到设计,追求“无所不有其极”的制作品质,至今无法超越,不仅是山东第一,也是中国第一,在世界制陶史上也无出其右者,堪称艺术的瑰宝、民族的骄傲。

其薄、硬、光、黑等典型特点的形成,是对古代陶工高超精湛制陶技艺的生动再现。蛋壳黑陶的第一个特点是薄。正如蛋壳陶的名称所概括的那样,其陶胎薄如蛋壳,最薄处多在盘口部位,一般厚度为0.2~0.3毫米,最厚的地方也不足0.5毫米,陶胎之薄,无与伦比。

即使在现代,制作如此薄的陶器,也是极富挑战的事情。经专家多年来的研究,蛋壳陶薄胎的成型得益于陶泥的选择以及快轮拉坯和修坯技术的运用。陶泥的选择对陶器的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蛋壳黑陶杯均为泥质陶,与一般的陶器相比蛋壳陶对陶泥的要求极为苛刻,其细腻程度甚至超过现代工艺生产的陶土。

在精选陶泥的基础上,拉坯是陶器塑形的关键,拉坯是轮制技术出现以后的产物。轮制技术出现以前,古人制陶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在山东地区,泥条盘筑法制陶多应用于大汶口文化早期以前,在大汶口文化中期至晚期阶段,轮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发展为快轮制陶。快轮制陶在原始手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制陶业打开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蛋壳黑陶的制作即应用了成熟的快轮制陶技术,而且采用了分段轮制而后组装成型的方式,这种分段轮制的方式分解了整器制作的难度,同时组装成型也展现出了陶工对器形的控制能力和高超的衔接技术。蛋壳陶的薄制成形,轮制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的修坯工序可使陶坯达到更加理想的造型效果。

修坯会使陶坯不断减薄,有学者认为这种对特殊器形拉坯后修坯减薄的过程大约就是蛋壳陶能够出现的重要原因所在。快轮拉坯或修坯时,手或工具会在器物上留下许多均匀的同心圆状的旋纹,这些旋纹随着快轮的转动和坯体的变化而变化,见证了陶土“成长”为陶坯的全过程,给人以蓬勃向上的律动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