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知荐古埃及黑顶陶器与素描有这么神奇的

发布时间:2025/2/21 14:39:59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305.html

图源/网络

提到古埃及,大家一定会想到它的另外一个称呼——“尼罗河的礼物”。

图源/网络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

约公元前年前后,埃及第三十一王朝初期的史学家曼涅托,将埃及第一王朝,至其当时所在的埃及第三十一王朝,把埃及一共分为三十一个朝代,之后学术界(将曼涅托之后的第32王朝即托勒密王朝重新列入)又有现代学者在此基础上将上古埃及朝代重新划分为三十三个王朝(含第0、32王朝)及以下几个时期:

*注1、新王国时期十八王朝之后的埃及统治者才被称作“法老”(意为宫殿中的正殿/朝堂)。

2、据现代埃及古物学最新考古发掘证明了埃及的第一次统一可能早在蝎王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其跨度约为年左右,这段前王朝时期又被现代埃及学家称为“零王朝”。

古埃及“黑顶陶器”时代艺术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也就是如今的中东地区。

起初在尼罗河流域,直到国力强盛时候,才达到如今的埃及领土。

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

图源/网络

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与外界交往十分困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

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图源/知荐曹老师

纵贯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

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浸灌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

所以古埃及在历史上还有“黑土之国”的称誉。

这种黑土十分肥沃,一方面农耕丰收,另一方面人们利用黑土制作陶器,其中以一种在整个土红色的器物上部或顶部施以黑色的釉泥,形成黑红两色对比,有着强烈的装饰效果的被称作“黑顶陶器”。

图源/网络

这些“黑顶陶器”造型异常单纯简练,器型外部线条自然流畅,具有古朴典雅风韵。

这一时期的陶器文化对于后续素描学科的借鉴参考有着深远的意义,陶器表面纹样装饰丰富,黑白对比效果强烈,与素描绘画当中的黑白灰效果安排十分类似。

素描中的黑白灰

素描中的色调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大面、五调子”,这是由前苏联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帕维契·斯恰科夫归纳总结的一套运用色调来表现物体体积的基本绘画理论。

“三大面”即物体受光后所产生的黑白灰三个大的色块。

“五调子”是“三大面”关系的扩张,它由亮部、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五个层次组成,它反映的也是物体受光后所出现的明暗、层次的变化。

图源/知荐曹老师

在素描作品中,客观事物的材质、体积、空间关系等要素都可以通过黑白灰色调来表现,作品的意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组合搭配来体现。任何一种颜色都会呈现出一定的色调,没有脱离色调而单独存在的颜色。

在所有色彩中,对比最强烈的就是黑与白。在空间里,颜色对比越强烈,观者越具有前进感;反之,则有后退感。在画面虚实关系方面,颜色对比越强烈,画面显得越实;反之,则显得虚空。在情感表达方面,颜色对比越强烈,情感显得越饱满、激昂;反之,则显得平静、和缓。

黑白的唯美、荒诞与颓废

英国图形艺术家奥伯利·比亚兹莱(-年)可以说是黑白作品的经典代表。

图源/网络

他的黑白插图的流畅线条和程式化图案帮助创立了新艺术风格。他在年为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及杂志《黄皮书》创作的奇妙怪诞的插图使他立刻闻名遐迩。

图源/网络

比亚兹莱的画中流露出诡秘与颓废的气息,具有象征和讽刺的风格,被认为是颓废主义的代表。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已经有人提出“比亚兹莱时代”这个说法。这个时代指的是19世纪90年代,也就是颓废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是现代艺术萌芽的时代。

图源/网络

比亚兹莱作品创新前卫,唯美却怪诞、华丽且颓废的气氛,简洁流畅的线条与强烈对比的黑白色块,为当时的新艺术运动带来震撼性的冲击,持续影响当代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创作。

不管是古埃及人制作的“黑顶陶器”还是怪诞艺术家奥伯利·比亚兹莱,他们都巧妙的利用了颜色强烈对比来进行创作。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正确处理黑白灰关系会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增添艺术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9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