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优势 >> 打开时间的胶囊中国陶瓷知识知多少
中国古代陶瓷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当今艺术收藏的“香饽饽”。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华文明五千年,但是绝大部分人却不知道陶和瓷有没有区别。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中国陶瓷ChinaCeramics》、《中国陶瓷之陶器篇》2门课程将用文字和物对接的方式,通过抽象与实体结合的方式带您一起追述五千年的辉煌历史。
01陶与瓷的区别是什么?
从中国陶瓷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一般的称呼是把“陶”和“瓷”合在一起称呼的,其实陶和瓷是有严格区别的,并且还有一种“半陶半瓷”的概念。
02陶器篇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前辈,中国陶器的起源是在何时,又经历了怎么样的一个发展过程,陶文化如何呢?通过课程,您可以了解到以下内容:
早期陶器的样式和颜色
陶器的标准及纹饰
萌萌的布袋足
彩陶
陶器发展的脱胎换骨
细品陶器衍生品的高大上
青铜器对陶器的替代
03古人的智慧
古时候,陶器里灌满水,如果它小问题还不大,如果它大一点,你捧着这个瓦罐要请别人喝水,怎么倒呢?你怎么抱着这个湿漉漉的东西呢?是不是很容易滑手把容器砸坏掉呢?我们来看下古人的智慧:
既然是上下滑动的话,那么就增加横截面的那个所谓的防滑措施。所以我们的古人最开始可能就是拿竹杆、树枝在容器身上划上各种各样的横线条。第一次划出来的时候可能是随便划划,但是它的确起到了防滑功能。
从随意的纹饰、不规则的纹饰,然后迅速进入到规则的纹饰,变成流线型的线条,变成水波纹,变成树叶纹,变成动物纹,所有的纹饰就蔓延开来。
但是作为生产厂商,就会发现,如果要给每一个器物都划花纹的话,那么就需要一个工人拥有一定的技术水准,有没有那么多的工人有技术水准?如何产生一种技术水准很低,但是可以整体提升产品优美程度的方法?我们的古人就想出一个办法:找一个木头,在上面刻好纹饰,然后去拍打陶罐的器物泥坯(湿的)。
还有一种方式叫做布印纹:把布印制在湿的陶泥上面,然后在它没有干透的时候轻轻地拆下来,上面就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布印。随着织布技术的提高,就出现了一种叫做细布纹陶,是属于贵族使用的,至少得达到一种士大夫以上的级别的人才能用。
陶器是贴近生活的,相当接地气的,它贯穿了整个中国文明史,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陶瓷生产工艺水平,更是反映了其背后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
我们从此再到博物馆去的时候,不要看到那些看似陈旧的古物就扭头走掉,其实我们可以静静地去感知这个古物,穿越时空,站在陶罐面前,想象当时的人是怎么做这个东西的。思考这件东西怎么偶然地保存到今天,它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