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由陶到瓷的演变自新石器时代至东汉时期

发布时间:2025/6/22 11:57:13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原始陶瓷“浴火重生”,正是点燃瓷器文明的第一把火。从现有考古资料来看,原始陶瓷始于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主要窑口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甘肃一带的黄河流域。至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历经西周、春秋、战国至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现在看来,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古朴典雅,土火交融,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基本要素,所以这时的陶瓷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尽管原始瓷器出现很早,但是较长时期内,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仍然以陶器占主要地位。直到瓷器生产的技术得到很大提高和普及,具体说,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瓷器才在许多方面替代了陶器,而且逐步代替了金属器和漆器,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用具和部分颇有艺术价值的陈设器。

商周以来出现的原始瓷器,发展到秦、汉已有了较大变化,至东汉中晚期,终于渐变为成熟的早期青瓷。这一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其根本原因是技术条件的进步。在战国时期,陶瓷工艺就不断得到改善,瓷土经过淘洗和粉碎,器物成型用轮制法,因而器壁厚薄均匀,形状规整。此外,由于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窑温早已超过℃,初具烧制瓷器的条件了。但是,秦汉时期的战乱,对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制瓷技术的发展也停顿了近二百年左右,至东汉中晚期才又出现成熟的瓷器。

表面施铅釉的陶器,约在西汉中期出现,东汉开始盛行。器物种类丰富。用普通陶土作胎,多作红陶颜色。以轮制手制模制、粘接等手法成型;以雕刻堆塑模印和粘贴等工艺作装饰。纹饰有弦纹、水波纹、连环纹和植物树木、人物舞蹈以及龙、虎、朱雀、猴、熊、小鸟、云气等。其内容之广泛,线条之流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的细腻婉转,有的则气势恢弘。表面施釉,釉色有深绿、浅绿、赭色、黄釉色、酱褐色等,有单色釉,也有复色釉,釉质清澈温泽。釉陶能在低温℃左右烧成,主要原因是釉中配有大量的铅元素。

东汉开始的早期青瓷,一般施青黄或黄绿色釉,所以统称为“老青瓷”。其烧成温度在℃至℃的高温,器表通体施釉,釉层较厚,光泽度较强,胎釉结合紧密。其造型丰富多姿,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碗、盏、盘、钵、盆、洗、壶、罐、钟、砚、壶及五联罐等。最常见的为四系罐,直口圆唇、鼓腹平底、肩部圆鼓。肩腹之间有等距离的四系或六系。东汉瓷器的釉色有青瓷与黑瓷两种。青瓷器的胎质较细腻,吸水率低,有一定透光度。其釉层透明,釉面淡雅有光泽。其装饰纹饰有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

东汉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现藏故宫博物院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0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