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书法博大精深,是一门独有的文化艺术,其中笔、墨、纸、砚为书法艺术创造了基本条件,也是古人书写汉字的必备的四样工具,因此将其称为“文房四宝”。它不仅是中国古代人的书写工具、文房雅玩,而且这些工具已成为具有独特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文化艺术品。
文房四宝一、毛笔
毛笔是中国古代书写文字的基本工具,我国书写用笔起源很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的工具。
人们制作毛笔材料丰富,工艺日益精良,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毛笔按笔毫种类分,大体有三种,即硬毫、软毫和兼毫。
硬毫①硬毫主要用黄鼠狼毛(狼毫)、野兔毛(紫毫)、猪鬃等硬性兽毛做成的。特点是弹性强,锐利劲健,比较容易掌握。
②软毫主要是用山羊毛、青羊毛、西北黄羊毛等制作成的。软毫弹性弱,其特点是柔软圆润,吸墨性强,写出来的字笔画丰满,但不容易掌握笔的力度。
软毫③兼毫是两种不同硬度的兽毛做成的,它的特点是大小由之、刚柔和济、软硬适度,书写起来更得心应手。如“七紫三羊"是紫毫夹羊毫,“白云”是羊毫夹狼毫。
兼毫学习书法的朋友常常为选择毛笔苦恼。其中毛笔的好坏古人提出了尖、齐、圆、健四条标准,也是选择好毛笔的重要依据。
二、墨
学习书法,墨色尤为重要,纵观中国书法史,凡是好的书法作品,墨色都很精彩。
关于墨的起源,至少不晚于殷商时代,人们在山东济南附近龙山镇城子崖的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墨色陶器。直到汉代,才出现了人工墨品。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后来用模制,墨质坚实。
松烟墨墨质的优质,古人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墨经》云:“凡墨击之辨其声,醇烟之墨声重滞;若研之以辨其声,则细墨之声腻;劣墨之声粗,谓之打砚;腻,谓之人研。”又云:“凡墨不贵轻……墨贵重……”。
墨虽然给人的印象看似稍显单一,但却是古代书房中必不可少的用品。正是借助于这种独特的材料,中国文人笔下的书画艺术意境才能实现。
油烟墨日常见到的墨有两种:一种是油烟墨,是由桐油、菜油、麻油等烧烟加入胶和香料等制成的。常用的是桐烟墨,坚实细腻,具有光泽。
另一种是松烟油,它是用松树烧烟加轻胶制成的,色黑而没有光泽,胶质轻,只宜写字。
三、纸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中国造的纸又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必备材料。
我国现今可以查到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直到蔡伦的出现,纸才作为文房四宝进入文人的书房。而宣纸的出现,更是将中国文人的书画艺术推上了登峰造极的位置。
生宣中国历代造纸大体可分为两种:粗制纸和精制纸。在粗制纸中如毛边、高丽、毛头、元书最适合练习书法用。
精制纸即宣纸,宣纸以产于安徽宣城的最有名,故称宣纸。其特点质理细腻,颜色洁白,为书家所喜爱。
宣纸从造法来看,有生纸、熟纸和半生熟纸三种。
①生宣即直接从纸槽中抄出后,经烘干而成的未经加工处理的白纸。
②熟纸就是生纸加工后便成为熟纸。
半生熟宣③半生熟纸也是用生纸加工而成。
四、砚
砚是文房四宝中最不起眼但也是最为珍贵的东西,说它不起眼是从它的作用上来说的,砚的作用即是研磨,说它珍贵是指它的收藏价值,砚是文房四宝中最易保存的,最易流传后世的东西。其也被中国文人誉为文房四宝之首。
砚台砚的使用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在陕西姜寨原始社会遗址中发现的石砚可谓是砚的鼻祖,到了汉代,随着人工墨的发明,砚随墨一起进入了书房,直到今天,依然位列文房四宝的行列。
砚的原材料采自名山大川,根据产地的不同,我国的名砚包括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等。
砚的石材也各有不同,如青花、天青者、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星、螺纹、眉子、红丝、燕子、紫金石、龟石等。另外砚台的雕刻制作以一门艺术的形式开始出现,无论是从取石、选料、开型、出槽、磨平上,还是雕花上都能体现工匠的独具用心。有的砚台实用功能已经非常薄弱,只是作为一种名贵的古董来进行观赏,人们已经不再舍得将其发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