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大别山百年传承的精美手工土陶濒临失传图

发布时间:2025/3/16 15:58:12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412/6163158.html
位于大别山区的舒城缸窑村,陶器很出名,缸窑的陶器工艺历经百年传承,独具一方特色。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陶器行业的衰落,手工陶艺就面临着失传的境遇。到达岗窑村,一走进村里就能感受到陶器之乡的独有魅力,绿树掩映下的农舍与众不同,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低矮的院墙全都是用土陶的碎片垒起来的,而房顶所用的黄瓦也别具一格,当地人称这种瓦为“黄插”,村里的每户人家都会制作。说起缸窑村的来历,老一辈的人就会告诉你一个美丽的传说:明朝末年,一群江西瓦家坝人逃避瘟疫至此,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泥土非常独特,有红有白,正是制作陶器的最佳原料,于是他们在此居住下来,取土、制窑,生产销售陶器,很快这里便成了周边最大的陶器生产、交易市场,这个村也因此取名为“缸窑”。直到现在村中仍有不少地名都与“窑”相关,如“窑塘、老窑、小窑、新窑”等。缸窑村制作出来的陶器堪称一绝。用这里特有红色土和沙混合后加工成泥坯,晾干、再经过烧制就能制作出多种陶器,具有色泽鲜艳、体薄质尖的特点。陶器制作分工很细:制作大缸的称为大货手,制作盆、钵的叫小货手,专门制作瓦罐的称为车货手,据说能会两种以上技艺的人极为少见。有着30多年制陶经验的张师傅是位车货手,只见他脚踩制陶机,一团陶泥在他的指尖和转轮上不断地滑动、飞转、变幻,短短几分钟,一个土陶泥坯就神奇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张师傅说要想学得这一手功夫至少要花上三年的时间。如今,在缸窑村已经很难找到学艺师傅了,也没有年轻人愿意来学习这手艺。传统的制陶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境遇。村里现在只剩下一家作坊还在制作缸瓦。近年来因为人们重视环保,瓦罐、水缸、黄盆又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专门来此订货的人也多了起来,但作坊主人说因为厂房破旧缺乏资金维修,加上老师傅们年纪大了,经营也坚持不了多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2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