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资源 >> 福建德化镂空皇后曾玉真,独创悬腕绝技
中国国际新闻传媒网(向瑞成)福建电曾玉真,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国家高级技师、中国工艺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曾玉真四十年余年专注陶瓷镂雕创作,从最初的对称镂雕到不对称镂雕、双层镂雕、三层镂雕、全立体全镂空镂雕,作品品种繁多,晶莹滋润玲珑剔透,展现内容丰富、有趣,主题活灵活现令人爱不释手,其瓷雕技艺精湛绝伦,“镂空皇后”之名享誉业界。
曾玉真年学校毕业后进入德化第一瓷厂,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杨剑民先生,从事刻花、镂花、彩绘、浮雕、雕塑、陶艺等工作。年进入德化陶瓷博物馆以后,发现虽然德化陶瓷镂空花的历史悠久而如今却比较少。随着在博物馆工作中对陶瓷历史了解更全面,德化陶瓷镂空花的稀缺也使她有了填补这个空缺的渴望,但是镂空花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在那个时期还没有人专门做,也许是由于德化象牙白瓷泥性不稳定,成型率较低,做起来风险大。
经过了几个月的纠结,年曾玉真正式开启了在陶瓷上手工刻花和镂空花设计制作,手工镂空花和机械镂空的最大区别就是它的灵动性,机械的是规整度高、速度快,看上去缺少生命力,而手工镂空充满了灵动,它更自由精巧,贴近生活,如花枝叶之间活灵活现,一样的纹样可以更生动。几年下来,曾玉真觉得自己所储备的知识已经不够用,陶瓷镂空花的技艺对造型和镂空纹样的结合要求极高,既要造型完美镂空纹样更要随之互动,这样才会使作品更加完整。为了能更好的设计作品,诠释镂空花的精髓,曾玉真又专门去清华大学学习深造,开阔视野,补充能量。
设计制作镂空花在考虑大造型与镂空纹样的结合的同时,在制作手法上的要求是极高的。除了泥浆的浓度,坯体的干湿度,还有进刀的角度和速度,她针对德化瓷雕一直缺乏立体镂空之憾,长期探索,克服各种困难,根据陶瓷纹路,研究各种刀法,经于突破了这一难题,自创出悬腕镂刻刀法,就是刀尖在坯体上运动时手腕必须悬空,悬腕的过程要求创作者必须在运刀的时候全神贯注,手臂、手腕的力度都要平衡好,这种刀法的好处是在刻画的时候,每一刀下去都能保证手不会触碰到坯体,只有刀尖在坯体上游走,虽然此手法为创作提高了难度,但却极大的提高了成功率。
悬腕刀法这一精湛的镂空技艺,堪称一绝,悬腕刀法做到了千刻不落、万刀不断的造型结构,质朴流畅,生动传神。这是曾玉真大师付出长期复杂的精神体力劳动与聪明才智的结晶。她的作品既保持陶瓷风格一致,达到整体和谐,还充分吸取闽南砖雕、木雕、石雕的古拙与神韵,以粗犷的力量,呈现了陶瓷从深雕、浅雕向圆雕、立体镂空的转换。
进行阴雕阳镂,阴阳交错、阴暗相辅的镂空瓷雕艺术,造型结构干练、流畅,线条刚劲有力,疏密得当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她用汗水、智慧和毅力,去镂空每件瓷雕,跨越一个又一个高峰。曾玉真大师的艺术价值在于能因材、借物、随形用到施艺,做到剔透之美,出神入化。
镂空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极具表现力,镂空瓷雕在瓷器之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圆形。是一种很强又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栩栩如生的、优雅高傲的镂空瓷雕,经过曾玉真的一双妙手,随心达意,神形毕肖、精美绝伦。她数十年来,苦心探索,独具匠心,吸收各家之长,神情笃定,精雕细琢,凭借耐心与技艺,去繁琐、陈俗、浮华,求雅俗、天然、浑朴,强调大自然造化和雄健、刚劲的风格,赋予镂空瓷雕的情感与追求,使她成为了陶瓷雕刻领域的“镂空皇后”,是中国当代镂空瓷雕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曾玉真多年来创造出一批新颖、精美的镂空瓷雕,如《庆丰收》、《雀之灵》、《凤舞》、《福到平安》、《方城之恋》等等,她的作品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多个奖项,如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福建省第四届“争艳杯”金奖、全国发明创新金奖、中国国家级大师精品设计金奖,并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陶瓷大赛中,他的作品连年都获得金奖。
作品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其作品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湖南醴陵博物馆、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收藏。这些,都源于她内心对陶瓷的热爱而不断地创新求索的结果。
曾玉真明白:艺无止境,学不停步。只要生命不息,追梦就永不停息,没有追梦的生命即使活着也等于醉生梦死。既然擅长陶瓷镂空花和刻花两种技艺,在德化也是稀有的小众化群体,就有责任把这两种技术传承下去,避免传统文化断流遗失。只要坚守信心、热心、恒心,就一定会将陶瓷艺术好好传承下去,陶瓷镂空花、刻花技术会永远屹立艺术之巅。
(左起:汤育彬李雪莹曾玉真向瑞成周勇林嘉翔)
曾玉真部分作品:
曾玉真部分奖项:
摄影:林嘉翔汤育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