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资源 >> 3000年前的广州人是什么样这4A景区里
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不知道大家是否会觉得,不同地方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特点。在广州,虽然外地人很多,但如果细心观察,还是能分辨出谁是本地人,谁是外地人。广州人,既有古南越遗传,还受到中原文化哺育,古人因为贬谪或者逃避战乱灾难等原因,不断南迁岭南,经过长期融合,除了形成独特的生活习俗、文化特征,性格特点之外,外貌和身材也有一定的特点。现在广州人的外貌我们是知道的,但不知道有没有人像我一样会好奇:古时候生活在广州的人是什么样子呢?
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珊珊三丫头曾来到过广州南沙大角山脚下的鹿颈村及周边游玩。这里在年-年前后,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一座商代的墓葬,当时出土了一具完整的商代人骨架和4件随葬陶器,是广州首次发掘的古人类完整遗骨,因为这一发现,为复原-年前“广州人”的形象提供实物资料。有关的人类学家根据在南沙鹿颈村出土的骨架,进行了研究复原,并命名为广州“南沙人”,这成为了广州市目前经科学论证的最早、所知最详细的“广州人”。在鹿颈村游览中经村民的指引,才知道想看复原的广州“南沙人”的样子及出土的文物,可以到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的广州博物馆。
从南沙回到广州市区之后,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珊珊三丫头拖延到7月份广州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日,才得以成行。广州博物馆,在广州国家4A旅游景区,也是目前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越秀公园的镇海楼内。广州博物馆成立于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华南首座博物馆,更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意义的博物馆,馆内按新石器时代、秦汉、唐宋、明清、近代的年代排列展示非常珍贵的文物,让游客能非常清晰了解广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是非常值得前来打卡的地方。
珊珊三丫头这次前来参观的目的明确,进入广州博物馆后,直接就走上了二楼的“广州先民”展厅,这个展厅展示的是广州先秦时期遗址出土的文物,在进入一刻,我的目光一下子就落在楼梯口对着的一个玻璃展柜,隔着展柜的玻璃,我看到了一座雕像,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形象,可以判断是黄种人,头发很长,柔软平顺,带浓浓的胡须,面部扁平,颧骨较高,鼻梁的高度宽度中等,嘴唇厚度适中;眼睛内眦褶。因为广州博物馆内摆放的都是珍贵文物,摆放这个头像肯定是有特殊意义的。
珊珊三丫头把目光移到了下边的文字介绍,确认了这个就是广州“南沙人”的复原像,上面文字是:年,南沙鹿颈村考古发现了一具人骨架,是广州首次发掘的古人类完整遗骨,为-年的“广州南沙人”形象,经鉴定,骨架属亚美人种,男性,45至50岁,身高1.70米,这是根据骨架复原的头像。虽然文字上的介绍明确了“南沙人”是已知的最早的广州人形象,但不知为何,我感觉与现在所见的广州人的样貌不太一样。
在“南沙人”复原像的旁边,还有一些当时与遗骨一起出土的一些生活用品,例如用作砍与削使用的石锛,用于祭祀的石璋,还有石环……从这些简朴的日常用品和生产工具,我们可以感受到几千年前在南沙生活的人类的生活场景:以定居的方式,采用农耕和渔猎相结合的经济结构满足生活的需求。
此时,珊珊三丫头在广州博物馆展厅内这里一边走一边看,思绪却仿佛飘到了几千年前的广州南沙,这个时期的广州,还没有文字的记载,在南沙鹿颈村出土的广州“南沙人”及其文化遗存,体现了在三四千年前人类在波涛浩渺的海湾中的岛屿上生活的情景;那时候古老南沙,是珠江口海湾中的一群岛屿,大海孕育了南沙海洋文明的基因,这里有一群人生活在水上,他们会在海岛旁的港湾停泊栖息,住在船上,以捕鱼为生……在与风浪的搏击之中,造就了他们有健壮的体魄,坚毅的意志,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地改善生活和生存的环境,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发生了改变,但这里形成的基本的性格,一直在珠江口一带得以延续。
参观完广州首次发掘的古人类完整遗骨复原像之后,带着许多的思绪,珊珊三丫头继续在馆内参观其他的收藏品,继续去寻访广州的下一个历史故事。
那么,你有想过年前生活在广州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吗?当你看到广州博物馆内复原的年前的广州南沙人形象时,你觉得和现在的广州人有几分相像?通过这个广州首次发掘的古人类完整遗骨复原像,你可以想象当年是什么生活吗?欢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