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摇钱树大铜马陶俑文物组团出游涪城

发布时间:2025/6/26 16:12:56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58.html
要想了解古时绵阳的风土人情、历史底蕴,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近日,“涪城汉韵——绵阳市博物馆藏汉代文物精品展”正在无锡博物院展出,70余件文物向无锡市民生动地勾勒出汉代绵阳的生活万象。文物走出去,文化交流活了起来。(东汉铜马长.0,宽50,高.0cm)铜马原件由头、颈、胸、腹、腿、尾等九部分铸造而成,用铆钉套合连接,比例匀称,造型准确写实。马身躯铸造工艺细致,体壁极薄,厚仅2-4厘米。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大的汉代铜马。(何家山2号墓摇钱树长32,宽24.5,座高52.1,通高cm)摇钱树流行于汉魏墓葬中,由树座、树身组合而成。树座多为陶或石质,起支撑作用,树身多为铜质,由树干和枝叶构成。树座象征大地,树干以上则是天空,遍布钱纹的枝叶上,承载着以西王母为核心、仙人瑞兽相伴的神仙世界,寄托了人们追求长生、永保富贵的美好愿望。(东汉红陶马头)(东汉红陶舞蹈俑)(东汉带盖铜鼎)汉代是绵阳见录史书的开端,而两汉时期地处四川盆地的古绵阳远离战火,保持相对的和平安定,农业、商业发达,物丰粮足、六畜兴旺,手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在绵阳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两汉时期的文物数量最多、最具地方文化特色。“这次‘涪城汉韵’的展览是绵阳市博物馆新馆开馆以后,推出的第一个外展。我们馆藏有三分之一是汉代文物,我们从近一万件文物里面,选出了70多件进行展览,通过展览反映汉代绵阳老百姓的生活、生产,以及思想观念等。”绵阳市博物馆副研究员、展览和保管部主任李生说。据了解,“涪城汉韵——绵阳市博物馆藏汉代文物精品展”由绵阳市博物馆、无锡博物院举办,以两汉时期绵阳人的生活为主题,分为“千载汉风道涪城”“物阜民丰百业兴”“居诸不息烟火盛”“礼正乐教慕神仙”四大单元,通过展览的方式,把绵阳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全国,传播绵阳历史文化。“这次展览有漆木器、铁器、青铜器,以及陶俑为主的陶器,这些文物集中体现了汉代绵阳人开拓进取的精神,比如大铜马是积极、开拓进取的展现;摇钱树,展现了汉代绵阳人追求富贵,祈求长生的状态。”李生说。在看展过程中,来无锡旅游的南京市民张雪莉通过文字介绍,向儿子讲解着文物的内涵,一旁的儿子也是听得起劲,还不时提出问题。“孩子特别喜欢听历史方面的故事,他对博物馆很感兴趣,今天参观的时候很荣幸遇到绵阳的涪城汉韵特展,通过文物的展出,我们看到了汉代人们的生活状态,非常生动。”参观者张雪莉说。今天,趁着放暑假,上高一的徐建军跟家人一起来到无锡博物院参观。在涪城汉韵展区,一家人放慢了脚步,认真端详、详细了解。徐建军表示,以前对汉代的了解只是从书里面,比较浅显,这次通过汉代文物的展示和了解,对历史有了更多、更深刻的了解,机会很难得。绵阳、无锡两地虽然相距甚远,但是两地古代文明都很发达,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安乐,通过特色馆藏文物的展示、交流,对丰富两市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两市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绵阳带来的这些展品平时很难看到,跟我们江南地区的文物有很大的区别。不同地方博物馆之间进行不同特色文物的展览、交流,对丰富本地的文化资源很有好处。”无锡博物院副院长蔡卫东说。据了解,“涪城汉韵——绵阳市博物馆藏汉代文物精品展”一直要持续到10月18日,展览地点为无锡博物院。同时,无锡博物院的“紫玉金砂——无锡博物院藏紫砂精品展”正在绵阳博物馆里展出,截止时间为10月25日,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前往参观。绵阳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记者:汪俐君责编:王跃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0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