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听到有个茶友说:“我的这个茶具应该就是建水紫陶吧,看它表面这么光滑明亮,应该是上釉了。”
茶姐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建水紫陶经无釉磨光而成,是建水紫陶区别与其他陶器的独特工艺。
建水紫陶亮如镜、凝润若脂、光照鉴人,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经过一次特殊的洗礼——无釉磨光。即通过打磨抛光的工艺手法让陶器表面呈现出镜光、亮光、哑光、磨砂等艺术效果。
无釉磨光,最早的时候是用砂纸、砂轮手工打磨,使其光亮。后来,制陶人借助鹅卵石,将建陶置于车盘上借助动力进行半自动磨光,再到后来的喷砂机的引进应用,建水紫陶始终秉承着历史传统,继承并发扬着这一特殊工艺。
无釉磨光是不需要借助任何釉料的,它是通过对紫陶自身的打磨。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去火皮:打磨陶器表面之前被烧结过的痕迹。
打磨:用厚布蘸水,再加上村边河里的细沙进行打磨,打磨掉火皮过程中的全部划痕。
抛光:用鹅卵石精工细磨抛光,使陶器质地更为细腻,光亮如镜。
无釉磨光,看似简单,但实则蕴藏玄机,打磨的厚薄直接决定着陶器最终的效果呈现。稍不注意,之前所有的种种努力就都白费了。
磨得太厚,可能会划伤陶器表面或将书画部分磨坏;磨得太薄,则又不能完全展现陶器最好的光泽和颜色。于是,磨工们在这不紧不慢的过程里,也练就一份淡定安闲的心境。
打磨一件上好的紫陶工艺品,需要制陶人秉着“铁棒磨成针”的意志力和耐心,使用不同的工具,经过七八道繁琐的工序,才能完成。经过这些细致繁褥的加工过程,那一身火气、粗糙无神的陶器,才会显露出诱人的绰约丰姿,闪烁着金玉之光芒。
其实,无釉磨光工艺的种种步骤,像极了人的成长道路,历经世事与岁月,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打磨,只有经过打磨,生命才能呈现出真挚的底色。
看完这个,陶友们以后可千万别再说建水紫陶表面是不是上釉这种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