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前景 >> 燕京八绝之雕漆万里红妆不如你
漆器与瓷器、玉器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工艺。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早在年前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有漆器问世。
所谓的漆器就是经过油漆后的器具,这种油漆是从漆树采集的一种液体。漆树是一种古老的落叶乔木,从漆树流出的液体,经过简单的过滤后,涂抹在木器和陶器上形成一层光亮的漆膜。还可以调制不同的颜色,形成坚硬光亮的漆膜、不仅美观,还可以达到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的效果。
年,我国发行过一套关于文物的邮票第一张就是《韩非子·十过篇》有尧作食器“流漆墨其上”禹作祭器“墨漆其外,朱画其内”的记载,这也许就是最早文字记载中出现的漆器描述。
商代,漆器的制造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年,在安阳武官村商代大墓中,发现了很多雕花木器的朱漆印痕,木器已腐朽无存,而朱漆花纹十分鲜艳。
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此时的漆器制作极为精湛,使用也十分广泛,已在饮食器具中取代商周以来的铜器和陶器。
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座汉墓,其中发现了大量的汉代漆器。有酒具耳杯、杯盒、盂、壶、盆、奁、案、几、屏风等。还有乐器中的琴、筑、笛、芋,以及娱乐用的博具。其上花纹线条纤细,有的比头发丝还细,必须借助灯光才能看清楚。这些漆器不仅器形完备,品种琳琅满目,看上去还是“崭新”,甚至有外宾参观时,竟然怀疑的发问“这是二千年以前的东西吗?”
西汉“君幸酒”云纹漆耳杯
年,在湖北发掘的曾侯乙墓中,除了出土震撼世界的青铜编钟外,还一次出土了大量的漆器,以四件雕绘盖豆最为讲究,在豆盖顶和隆拱的方耳上,有精致的龙形浮雕,姿态各异,刻工入微,龙与龙相互蟠绕,使之龙姿或隐或现,或伸或缩游动于云彩之中。
战国彩绘龙凤纹盖豆
雕漆就是在漆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技法,受到历代的喜爱,曾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堆漆,到了明代时又称雕漆。
雕漆的历史很长,《论语.公冶长》中有人名“漆雕开”;《韩非子.显学》中记载有“有漆雕氏之儒”,以漆雕工艺作为姓氏并不多见,但成为当时的大儒更是少见,这说明春秋时期,漆雕工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绝非一般。
唐代的剔红就是雕漆,虽记载于文献之中,至今却尚未发现实物;宋代统治阶级过份沉溺于奢迷生活,他们对于珍贵工艺作品无度的追求,也迫使工匠们极尽所能为皇家生产制作出大批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作品,宋代宫廷内府对于雕漆倍感兴趣,用黄金白银制作雕漆内胎的现象在当时变成一股热潮。
北宋覆灭后,雕漆内胎全是黄金白银的消息不胫而走,传便朝野。一时间见雕漆就毁,是雕漆就砸,人们争相寻找雕漆,不问情由,不问朝代,形成一股雕漆取黄金的风潮。结果不出一年,宋代雕漆制品被毁得干干净净。
宋包银竹胎雕花漆碗
十三世纪初,元凭借其优势武力,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帝国。由于元代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惟有有限的几个工艺品种稍有进步,这其中雕漆作品的制作技术堪称一绝。
元剔红莲纹盘
明代设有专门的漆器作坊,当时名为果园厂。永乐年间,皇帝诏令生产雕漆以供皇室使用,图案上有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刀法流畅,雕刻细致、表现活泼、形象行动。这个时期的作品现传世很多,多藏于故宫及各大博物馆内。
清代的雕漆,以乾隆和嘉庆年间制作最好。由于乾隆帝酷爱雕漆,清乾隆时期雕漆工艺得以蓬勃发展,百工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雕漆工艺达到了漆工艺史上最高的水平。
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汇聚北京,雕漆艺人们辛勤钻研,相互切磋,雕漆技艺日臻完善,不同的制造工艺和艺术风格相互融合,最终创造出了北京雕漆工艺的独特面貌。
清乾隆剔红八吉祥番莲纹宝辇三层套盒
嘉庆之后,清代的宫廷漆器与雕漆走向衰退,而在民间繁荣发展起来了。而到了民国时期,从事雕漆技艺的作坊发展更加的迅猛,这个时期的作品以造型大方、胎型规矩、漆色鲜艳、雕刻精细、锦纹多样而著称。
解放之后,我国的雕漆在民国漆艺的基础上,形成不同的风格和品种,出现了透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等。到20世纪80年代前,北京雕漆产品全部出口,是当时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之一,为国家创收了大量的外汇。
年,雕漆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入被保护的范畴。
年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雕漆更是成为国礼“宠儿”,受到世界瞩目。
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领导人及配偶礼品
《丝路绽放》雕漆赏盘、《和合之美》捧盒套装
近些年,伴随着诸多工艺美术学校相继开设的雕漆专业,也有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非遗保护中。
我们相信,传统的技艺终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雕漆的未来亦会如同它火红的颜色一样,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延续而一直传承下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