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前景 >> 秦汉原始瓷的发展,收藏瓷器必看
秦汉时期的原始瓷与战国早、中期的原始瓷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白陶刻几何纹瓿
白陶刻纹豆
灰陶刻划三角纹双系罐
首先是胎、釉原料不同。从少量经过测试的标本巾可以看到,西汉原始瓷胎料中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较高,前者达17.23%,后者是2.97%。
春秋战国时,黹山茅湾里和绍兴富盛的原始瓷的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分别是:茅湾里13,69%与1.68%,富盛15.19%与2.12%。
坯中氧化铝含量的增加,使陶瓷坯有可能在较高的温度中烧成,生成较多的莫来石晶体,从而提高陶瓷器的机械强度和烧成中减少制品的变形。
但在烧成时若窑内温度达不到它所需要的高度时,不仅不能达到增加氧化铝的目的,反而会使坯体疏松,烧结情况很差。
原始瓷青釉划花双系罐
氧化铁的引入,就不可避免地给坯体带来颜色,在氧化气氛中烧成,胎呈红色,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胎呈灰色,氧化铁含量愈高,胎的颜色愈深。
所以秦和汉代的原始瓷,除一部烧成温度比较高的产品,胎骨致密,击之有铿锵声。
青釉刻纹镂空瓷簋
多数胎质粗松,存在着大量的气孔,吸水率高,呈灰色或深灰色,不及战国时期的细腻、致密,严格地说有的只能称“釉陶”胎质粗松,从断面中还可看到较多的砂粒,说明原料的粉碎、淘洗和坯泥的揉炼不及战国时期精细,比较随便。
青釉刻划弦纹双系瓷壶
秦汉原始瓷的釉层较战国时的厚。但釉色普遍较深,呈青绿或黄褐等色,很可能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较战国时的高。而且由战国时的通体施釉变为口、肩和内底等处的局部上釉,上釉的方法由浸釉变成刷釉。说明两种原始瓷,从釉料到上釉工艺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其次是器物的成型也一变战国时期拉坯成器、线割器底的作风,而普遍地采用底、身分制,然后粘接成器的方法。
青釉原始瓷四系洗
最后是品种和装饰也有明显的差别。秦和西汉的原始瓷,以仿铜礼器的鼎、盒、壶、钫、锤、瓿等为常见,很少发现战国时盛行的碗、缽、盘、盅等一类的饮食器。装饰的纹样则以弦纹、水波纹、云气纹或堆贴铺首等为主,绝少甚至完全不用战国时经常采用的S纹和栉齿纹等。
凸雕龙凤纹彩绘陶壶
这些明显的差异,表明秦汉的原始瓷与战国以前的原始瓷,乃是两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产物,两者在工艺传统上,看不出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但是原始瓷重又在越国故地复兴,又说明烧制原始瓷的工艺传统和影响并未全然断绝,所以在短期中断以后,又重新烧造。
更多这一时期的原始瓷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李国刚《高古瓷鉴定系列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