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挖土的临时工,原来挖的都是西周文物

发布时间:2024/8/9 14:09:52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得独家消息:在建中的赣深高铁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境内路段发现一处商代后期至西周时期的古墓群遗址,经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连续数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现已清理出西周时期古墓葬多座,共出土陶器和石器等各类文物数百件。大顶山古墓群遗址出土的文物。记者当天在采访中了解到,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于3月12日对外举办年度广东文物考古汇报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一线工作人员将对广东先秦考古新发现——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大顶山墓地的考古发掘成果进行专题通报。据悉,此次举办的专题汇报会,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0年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的汇报会。//出土的墓葬随葬器物以类型丰富的陶器居多//据东源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黄友明介绍,去年5月,在建中的赣深高铁东源县蓝口镇路段,施工人员意外发现该镇车头山村的大顶山山顶,有一处疑似古墓群遗址,遂逐级上报。为配合高铁赣深工程建设,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联合东源县博物馆对该县蓝口镇车头山村的大顶山遗址进行抢救性文物考古发掘。经过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现场确认,该处遗址系商代后期至西周时期古墓群遗址。黄友明称,大顶山古墓群遗址地处粤北东江流域上游,遗址距离东江河畔不远,古墓群遗址发掘面积约平方米。经过为期数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共清理出西周时期墓葬多座,出土陶器与石器等各类文物数百件。黄友明告诉记者,墓葬随葬器物以类型丰富的陶器居多,而陶器以圈足器、平底器、圜底器和具有长颈、长身特征的陶器为主;器型有罐、壶、杯等;陶器纹饰有席纹、同心圆纹、三角刻花(刻画)纹等;石器则有双肩石锛、石铲、石戈等种类。大顶山古墓群遗址出土的文物。记者昨日在东源县博物馆看到,大顶山古墓群遗址出土的大量零碎或破损陶器,经过考古工作人员历经数月的集中修复,多数陶器已被修整完好,屋内一个高达数层的铁架子摆满了修复好的各类型陶器,各种陶器体积大小不一,既有陶豆、陶钵、陶罐和陶器座,也有各种形状不一的石器,其中一条石戈长约29厘米,石戈的方形下方还有一个打磨精致的圆孔。大顶山古墓群遗址出土的石戈。昨日中午,记者在当地村民肖汉新、李庆怡2人的引路下,见到了已经结束考古工作的大顶山古墓群遗址的发掘现场。现年60岁的李庆怡老人告诉记者,他是在去年8月被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临时聘请叫去帮忙挖掘的,当时起初有4个村民被邀请一起参与现场考古挖掘,以后逐月增加到数十人参与,李庆怡说,挖掘工作持续开展近半年时间,他和其他村民做了几个月挖土的临时工,每天按工程难度给予-元的日结工钱。李庆怡称,他们按照考古工作人员的指导,用铲子细心挖掘,挖出的陶罐、陶豆、陶钵等器皿,都要轻拿轻放,工作人员再分类保管。现场的考古发掘工作人员还严格要求参与挖掘的村民,必须遵守文物发掘和保护的规章制度,一律不得对外泄密,一切按规定办事。//大顶山遗址是广东地区先秦考古的重要新发现//据东源县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大顶山遗址是该县继龙尾排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大型商代至西周时期的墓地。目前,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初步研究表明,与东江流域以东的榕江流域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地商代古墓葬遗存相比较,东源县大顶山遗址墓葬具有该时期遗存的某些共性,亦表现有明显的独特性而异于其它广东商代后期墓葬材料,特别是具有长颈、长身特征的罐、壶、杯等陶器,在岭南遗址中少见。大顶山古墓群遗址出土的文物。记者昨日在东源县蓝口镇车头山村的大顶山古墓群遗址看到,在建中的赣深高铁工程,其高架桥贯穿于整座大顶山,站在大顶山山顶往前观望,近处是一条川流不息的东江河,河边不远处就是梅河高速公路,记者现场看到,古墓群遗址位于大顶山的山顶及山腰处,现场考古发掘的山地已被平整,但山上考古发掘现场遗留的多条探沟仍依稀可辨。原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告诉记者,大顶山遗址也是广东地区先秦考古的重要新发现,从其出土的文物来看,这是否与博罗县横岭山春秋、战国墓遗址有着考古学相关联系,还有待考古学家今后作出进一步深入研究。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记者曾焕阳通讯员黄志青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廖嘉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6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