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发布时间:2024/12/24 11:38:03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m.39.net/disease/a_m2ushsl.html

本文转自:承德日报

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王小蒙

中国的博物馆以历史类博物馆为主。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涌现、考古学科的快速发展,建立考古学科的博物馆,让全民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是中国考古人的共同心声。

年4月底,陕西考古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了。

考古博物馆是在近代考古学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博物馆类型。如果说,历史类博物馆是以人和社会为视角的宏大叙事体系,考古博物馆则是以“物”为着眼点,通过对遗迹和文物的解读,讲出历史大框架下丰满鲜活的日常。

陕西考古博物馆意在勾勒中国考古和陕西考古的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总体特征,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使公众走近考古、了解考古、爱上考古,共享文化遗产。

与历史类博物馆展示各类藏品不同,考古博物馆展示的都是考古出土文物。考古博物馆要呈现考古学科的基本点,解读考古是什么、考古怎么做、考古的价值和意义等考古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也要兼顾博物馆传统的传播理念,从农业起源、家国体系、手工业技术、文化交流等大主题,讲到衣食住行、吃茶饮酒等生活细节。因此,考古博物馆更强调知识性与丰富性。

作为成立早、规模大的省级考古科研机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已发掘古代遗址上千处、墓葬数以万计,整理各类文物近20万件(组)。新成立的陕西考古博物馆让这些文化遗产走近公众。一座座城址,一件件器物,一堆堆陶片、漆片、瓷片,构成了重要且丰富的文物标本库,它们是考古人“手铲释天书”所依赖的最直观、最基础的词汇,它们的不同组合方式相当于不同的考古语言。

紧密结合遗迹展示文物,是陕西考古博物馆的一大特点。这里的展览,既非艺术展也非历史展,而是按照考古学的逻辑,对一个个遗址进行系统化的解读。丰富的背板资料,体现展陈的特点和亮点。考古线图和现场遗迹照片是各个展陈的标配。遗址分布关系图、城址或墓葬的布局图,可以让观众了解古人的地理观;平剖面图、遗址正射影像图,生动反映古人的营造理念;典型器物分期图、遗物成分测试表,可以让观众读懂文物所反映的技术传承。

共存和组合关系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比式的组合陈列,能够清楚反映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演变。我们将陶器的组合与鬲的组合对比展示,反映西周早期不同姓氏文化的差异;通过战国秦墓到秦王朝随葬品的变化,展示早期秦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分组陈列唐三彩作坊中不同品类的文物,体现其产品种类和工艺发展;阵列式陈列唐墓的出土仪仗俑,则体现了主人身份的高低。

希望考古博物馆的展陈语言,充满考古的元素,但不是生涩枯燥的术语,而是经过了转换、容易理解的博物馆语言。这需要将现成的考古研究成果再次进行学术审视,从受众的角度进行通俗化剪裁。比如,将遗址器物分期图经过专业合并、归纳,使各期变化特征更鲜明、更易辨认;通过大量图表和绘画呈现手工业制作流程,生动展现手工业的传统与演进,以及审美的变化。

对于考古博物馆,遗址本体的展示是最能体现文物保护理念的语言。

汉代刻字陶窑切块、西周铜轮牙车马遗迹、丰镐遗址地震喷砂遗址、汉代和明代的道路遗迹展示等,既是中国考古百年的缩影,也串连起关中完整的历史脉络。

按照历史发展序列串起来的展陈,凸显考古学揭示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国家的形成,以及文化融合、社会经济等方面。通过这些考古重大项目,充分展示考古学家如何“考”、如何得出“考”的结论。

中国的博物馆以历史类博物馆为主。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涌现、考古学科的快速发展,建立考古学科的博物馆,让全民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是中国考古人的共同心声。期待观众在考古博物馆中,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6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