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越窑青瓷纹饰发展与转变温读

发布时间:2024/12/18 16:17:59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www.zhutihunli.com/
提到越窑的青瓷,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唐代诗人陆龟蒙的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在浙江东北地区,早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瓷器生产的萌芽,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在东汉时期,一件成熟的瓷器才在曹娥江中游地区烧制成功。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宁绍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并且一直繁荣到了北宋时期。(西周至春秋·原始瓷青釉刻划斜线纹加S形贴饰罐)越窑青瓷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晚唐开始到五代,在这个时期,钱氏在上林湖设立官窑,大量的宫廷用器就是从这里生产的。与此同时,因为当时对外经济繁荣,很多青瓷器具出口到了国外。越窑成熟的烧制技术,在后期对中国的窑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越窑青瓷的纹饰装饰特点。简约灵动的曲线青瓷的装饰精髓就在简约灵动二字,而青瓷之上变化无穷的曲线是体现这一特征的最主要方式。(唐·越窑青瓷葵口碗)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线条来装饰陶器。这不仅仅增加了陶器表面的摩擦力,让人们使用陶器更加方便,也便于人们区分各自的陶器,有着别开生面的艺术美感。在东汉时期,弦纹和水波纹非常盛行,几乎很少看到其他的纹样。后来到了三国时期,人们开始尝试将动物纹样刻画在青瓷器上,这些纹样大多是以细针刻划。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动物纹样逐渐被具有佛教寓意的莲花所代替,莲花纹样以各种形式出现在青瓷器具上。莲花带动了花类纹饰在青瓷器上的繁荣。在晚唐时期,青瓷的釉色已经类似于青玉,而雕花图案则在釉层之下,花卉纹样题材也开始增加,例如牡丹、荷叶等等图案也开始出现。到了五代时期,纹样更加丰富,出现了蝶恋花、鲤鱼跳龙门、双龙戏珠等等传统题材,由于刻划技艺逐渐成熟,以人物或者故事情节为主题的纹样也开始出现。(五代越窑龙纹盘)这些图案有的是由刀具刻成的,也有的是由独特的针状工具划出来的。越窑的装饰特点对南北其他名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北宋著名的耀州窑就是在越窑的影响之下不断发展,经历了唐代和五代之后,才在北宋时期烧制出了能和越窑相媲美的青瓷艺术品。鳞次栉比的印纹新石器时代,出现在陶器之上的最早装饰就是印花。我们的先民会将雕刻有阴纹或者阳纹的模具印在还没有干透的陶器之上,这样就会留下鳞次栉比非常有规律的纹样。这些纹样大多数是几何图形的重复和重叠,体现出先民崇拜的秩序美。(战国原始瓷青釉刻竖条纹双系盖瓿)后来到了东汉时期,青瓷的烧制已经比较成熟,但还是保留下了这种带有原始美和朴素美印纹装饰。当时的越窑生产出的青瓷大部分是方格印纹和三角印纹。无论从装饰的手法还是对纹样的选择,和商周时期的印纹差别不大。到了三国时期,虽然还是可以看到拍印的纹样,但占有主导地位的是以滚动模具压印的连续纹样,或者用细管工具戳出来的戳印纹样。(故宫·东汉·青釉印几何纹罐)一直到了隋朝时期,印花纹样才从最原始的几何图案发展成了实物图案,最开始出现的还是具有自然气息的草叶纹以及花型纹。到了北宋时期,印花装饰的主题开始爆发式地增加,不仅仅出现了复杂的植物纹饰,比如缠枝牡丹、缠枝菊花等等,还有动物造型,比如鸳鸯、凤凰和显赫等等。人们也开始将象征着幸福和家族兴旺的童子图制作成印纹,让青瓷纹样的表现力更加生动活泼,为了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祈福,童子图样通常会与一些象征富贵吉祥的植物和动物结合在一起。比如童子和龙的结合,代表着民间“望子成龙”的寓意,而童子和莲子、莲花的结合也有“连生贵子”之意。(越窑印刻牡丹纹罐)从南宋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开始,印纹的题材越来越丰富,所描绘的人物也更加细腻。这来自于原始社会的装饰手法,在青瓷的发展史上一直被沿用,可见其在民间艺人心中的重要地位。眼前一亮的彩绘清新素雅的青瓷自然是高雅的,但人们的审美不尽相同。所以,彩绘的出现,也让看惯青瓷的人们眼前一亮,打破了青瓷单一的色彩,也为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晚唐·青瓷褐彩云气纹洗口瓶)在东汉时期,越窑的工匠大师烧制出了独特的黑瓷,这是烧瓷技艺的一大突破,也为后来青瓷的“丰富多彩”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从现今考古学家们发现的青瓷文物来看,当时工匠们的褐彩装饰手法分为点绘和彩绘。(青瓷褐彩云纹熏炉)褐彩是一种以铁为主要元素的颜料,深褐色的纹样很容易在青瓷釉下呈现出来,能够很好地起到美化和点缀的作用。而越窑釉下彩绘的灵感来自于唐朝长沙窑彩绘的灵感,彩绘的出现让含蓄、静谧的青瓷更富有活力。褐彩植物纹注子·温州博物馆镇馆之宝青瓷彩绘,本质上就是在如玉的青瓷上进行书画装饰,但和在纸上作画不同,在器物上作画,绘画的题材和器形要相辅相成,达到自然和谐的境界。结语青瓷是我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瓷器,千百年来,青瓷依旧保持着活力,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绝世佳品。研究者们认为,青瓷之所以能够经历数个朝代依旧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因为它先为器、再为艺术品,从实用性开始渐渐增加了观赏性。越窑的青瓷纹样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演变,是中国民族千年沉淀的美好理想和艺术审美,具有非常浓厚的江南气息。(三国陶瓷越窑青釉堆塑罐)越窑的青瓷一直是以简为美的,大多数的青瓷作品都是顺其自然的,很少经过雕琢和装饰,相对于明清时期的青瓷来说,更加典雅素净。在装饰之时,工匠们大多选择细巧的划花,让瓷器看起来更为清秀。正是由于青瓷这种自然质朴之美,不施粉黛也能让人感觉到宏阔的艺术境界,所以它们才能在我国的瓷器艺术史上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让我们至今都能感受到它的感染力。参考资料施祖青——《越窑青瓷造型文化探析》林士民——《越窑青瓷的鉴赏与鉴定》李刚——《青瓷风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朱裕平——《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上海古籍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5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