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生产状况,陶瓷业,陶器种类

发布时间:2025/3/14 12:06:38   
大家好,我是王利营,现在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陶瓷业。陶瓷业也是青铜时代的重要生产部门,产品主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炊煮、饮食和储容器皿。其次在铸铜和建筑上也使用陶器,如铸造铜器使用的坩埚、铸范,建筑上使用的陶水管、瓦和瓦当等等。青铜时代的制陶,上承新石器时代但又有很大的发展,技术上也有所提高。这时期的陶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系:一是中原和北方地区的夹砂和泥质陶系;二是南方地区的硬陶系。此外,在中原地区还生产出质量较高、制作精美的白陶。瓷器是青铜时代的新产品,它是在烧制陶器的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生产项目。由于它是新的产品,技术上还不成熟,故又称为原始瓷器。这一新产品在中原地区也有发现,但更多的则发现于南方地区。烧陶是青铜时代的一项极为广泛的生产活动,也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经济生产。在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中,到处都有大量陶器出土。无论在都邑遗址或村落遗址,除发现大量陶器外,也都有陶窑的发现。在村落遗址中发现的陶窑数量一般都不多,多数只有一二座或三四座。生产规模很小,而在都邑遗址中发现的陶窑,数量都较多,而且比较集中,甚至在窑址附近还有房基的发现,这种比较集中的陶窑,生产规模较大的生产场所,一般都认为它是制陶作坊遗址。不过,这种制陶作坊遗址,并不多见。在二里头文化中,发现有陶窑,如二里头和洛达庙遗址,就发现有陶窑,但数量都不多。二里头遗址发现的陶窑作直壁圆筒形,郑州洛达庙遗址发现的陶窑有窑算,算下有窑柱,这种窑的结构比新石器晚期陶窑结构进步。在商代的都邑遗址中,如郑州商城和安阳殷虚遗址,开始发现制陶作坊遗址,郑州商城发现的制陶作坊遗址,位于铭功路西侧,这是一处生产规模较大的制陶作坊遗址,在平方米的范围内,挖掘出14座排列有序的陶窑和10余座小型房基。窑的结构多属圆形,少数椭圆形,上部为窑室,下部是火膛和火门。窑室与火膛之间有窑算相隔,算下有长方形土柱支撑。窑壁经烧制陶器后已烧成砖灰色或红色。在房基和陶窑周围,出土有几十件陶拍和印模等制陶工具,还有大量未经烧制的陶坯和废弃的碎陶片。从出土的陶坯中可以看出,陶器的制法有模制、轮制和轮模合制三种。在大量的陶片中,绝大多数都属泥质的盆之类器物,夹砂的鬲等炊具则没有,据此推侧它有可能是专门烧制生活中使用的泥质陶器,有人还认为由此不仅反映出制陶业与农业分离,还反映出制陶业内部也有所分工。在安阳殷墟也发现有制陶作坊遗址,发掘出有陶窑、房基、制陶工具及大量的碎陶片,生产性质与郑州铭功路作坊遗址基本相同。西周时期的制陶作坊遗址也有发现。在洋西张家坡遗址,就发现有西周晚期的制陶作坊遗址,共发掘出7座椭圆形的瓷窑,火膛是挖在地面以下,窑的规模不大。春秋时期的制陶作坊遗址,发现不多。在山西侯马发现一处,在半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陶窑,窑群十分密集。有的几乎连在一起,说明生产规模是相当大的。在已发掘的陶窑中,形状是椭圆形,有火门。火门内有圜台,两旁有立柱,有的后壁还保存有煤囱。陶窑附近出土不少豆、盆等陶坯,制坯用的泥团及烧坏了的豆、盆、钵、罐等废品。青铜时代的陶器,分泥质和夹砂陶、白陶、硬陶,其中泥质夹砂陶和硬陶是两大主要陶系。泥质和夹砂陶是用陶土为原料烧制的,烧成温度一般在℃左右,陶色有灰、红、黑三种。产品除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炊煮、饮食、储容器皿外,还有建筑上使用的水管、瓦及一些工具。一般来说制作工艺和陶质都比较粗糙。白陶是以瓷土或高岭土为原料制作的,烧成温度在℃以上,器表和胎质都呈白色,胎质坚硬,制作工艺精细,器表一般都刻有细密的花纹,所以又称刻纹白陶。产品主要是饮食器皿。硬陶是以含铁景较高的陶土为原料烧制的,烧成温度在]以上,胎质细腻,硬度在一般陶器之上。器表一般都拍印有几何形图案纹饰,故又称印纹硬陶,产品主要是储容器,也有少数饮食器。这三种不同质料的陶器,以白陶比较少见,其余两种都是常见的陶器,有大量的产品,所以,在青铜时代的陶器中,基本上分两大系。泥质和夹砂陶系,是中原和北方地区的主要陶系,硬陶较少。南方地区主要是硬陶系,泥质和夹砂陶较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1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