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刘广超通讯员杨光“我从小就学这个,一辈子就这点能耐,不做盆我心里难受,舍不掉。”12月23日,在漯河市临颍县瓦店镇盆张村,今年86岁高龄的张启忠,提起自己烧制了一辈子的陶器,满是感慨。记者了解到,张启忠有9个兄妹,他排行老三,13岁就开始跟着邻村师傅学做陶器,他的兄弟们也都会这门手艺。张启忠告诉记者,做陶器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临颍县瓦店镇一带的村庄,过去烧制陶器的产业非常发达,早在明朝就有“日出万罐”之说,制作出来的盆罐样式别致、工艺精巧,一度畅销方圆数百里。据张启忠介绍,陶器制作是力气活,原料黄胶泥要从一丈多深的地下挖出来,经过晾晒后加水和泥、揉泥,把其中的细碎砂石全部取出,再把和好的胶泥切割成块存放至作坊。在制作盆罐前,取出胶泥继续用手揉搓,如同和面一般,让胶泥变得筋道、至密,最后再通过旋轮制作成瓦盆,上架晾干。这些工序基本由张启忠一个人来完成,有时候老伴会在一边打下手。从制作到入窑烧制最终变成陶器需要两个多月时间,一年最多烧三窑。张启忠靠做瓦盆瓦罐养活了一家人,还给两个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这几年适合做陶器的黄胶泥越来越难找,销路也不理想,孩子们担心张启忠的身体,劝他安心在家养老,但他心里却有说不出的难过。虽然如今家里不再需要张启忠挣钱,但他还是丢不下这门老手艺,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再现昔日的辉煌。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裴申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