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市场 >> 答老前辈关于陶瓷行业的十五问
前段时间,跟一位行业老前辈交流。关于国内陶瓷行业,他是全程参与者和见证者,对个中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了然于胸,如数家珍。若干年前,笔者做媒体记者时,曾经因为专题内容需要,与他深入谈过多次。当天本想咨询些事情,从中学点东西,补充自己认知的不足,谁想最后却成了他问我答。
这次交流持续几个小时,内容大概整理如下。纯粹个人之见,供大家参考,权当抛砖引玉。
01
第一问
行业现在死气沉沉,大家都不高兴,如何才能让他们高兴起来?
答:一是提升销量,二是降低产能。都不是我们能解决的。叫房地产回暖,老百姓都来买房子装修,做装修的都来选购瓷砖,或叫老板们暂停生产,恐怕连国家也做不到,需要社会全体共同努力。
有人认为,现在要我们不高兴的是市场,是老板。市场有它的发展规律,如国家领导人所言,当前正处于二战结束以来最艰难时刻,各个产业都在深化结构性调整,短期内整体往下的方向不会变,中途也不大可能有“过山车”现象,我们应当绑紧裤腰带,做好长期挨饿和抗战的准备。
老板有他的经营野心,都想着输出更多产品,赚到更多钱,都希望活得比其他人好,都期待能成为产业的寡头,大到不能倒。若非遭遇致命障碍,或后续乏力,或心生退意,都不愿意暂停。结果是两者冲突,市场在向下,而老板在向上,我们被夹中间的,就只能不高兴了。
有道理,却非本质。到底是谁充实了老板的野心,从而败坏了市场,将产业拖入深渊,使集体利益受损,终归还是我们自己。前因后果,都是自作自受。点儿背,不能怨社会。拉不出,也非地球太硬。从今往后,我们当自省、自纠、自实。想要有进歩,就得从自省开始。
02
第二问
以你所见,我们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答:一是产品与需求不能匹配。二是销量与产量不能均衡。三是能力与规模不能对等。关键在于第二个问题。就像是个吃货,平时忍不住嘴,结果吃进了很多,难以消化排出,日积月累,就把自己养成了“大胖墩”,浑身是毛病,各种不舒服。三四十年来,我们始终距离市场太远,反应又太慢,根本做不到与需求同歩,更别说领先潮流。我们的生产能力超强,而市场研究和产品营销能力却如同弱鸡,现在出来的所有问题,这个是根源。
03
第三问
为什么老板不愿意把产量降下来?
答:是人性。是面子。是自信。是成本。是担忧。也是无奈。
老板们都想成为产业巨头、寡头,比同行活得更好。都不希望同行比自己规模还大、实力还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也是最后的胜利者。基本上都在用大线,日产能几千上万平方米,觉得调速降产或由其空转并不划算。都害怕正常生产周期空置生产线会引来同行误会和谣言,引来供应商、银行、渠道商等各路债主集中上门挤兑。再良性的企业,帐上的现金流也经不起大量挤兑。
陶瓷是重资产行业,生存其中,买了生产线后,就是不归路。前路??再多,险阻再大,你也只能闭上眼睛,开足马力,使劲地往前冲,然后再想尽办法将风险转移出去,找别人接盘。
04
第四问
大到不能倒,应该怎么去理解?
答:大的意思是,国家、社会或同行,必须要考虑到你的利益。大到不能倒,是所有组织的追求,尤其是像陶瓷这样的重资产型商业组织。
以欠债为例。欠元,影响的只是你自己。欠万元,影响的是你的家庭和各种合作伙伴。欠60个亿,影响的是银行。欠0个亿,影响的是整个国家。欠0万亿,影响的可能就是人类。欠得越多,影响就越大。当影响大到某个程度之后,你就不能够轻松倒下。为了不成为“陪葬品”,会受及你影响的那些人,自然就会替你分担风险,替你负重前行,全力为你保驾护航,稳住你的性命,直至债务还清前,你都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活着。
前段时间有新闻说,年产量在1亿平方米以上的,行业至少已经有10个企业,表面上,这些企业在追求规模,在求大。事实上,他们在求不能倒。
05
第五问
大而不能倒,在我们行业也能实现吗?
答:这个梦想和追求都可以有,但是期望不要太高。你根本不可能大到不能倒,甚至也很难成为业内寡头。
对于国家而言,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太小了。对于行业而言,单个企业的影响力太小了。企业再大,也就-个亿总资产,算50%负债率,也才多个亿负资产,而且其中绝大部分,还是欠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你根本就撼不动银行和资本市场,没有资本让他们为你烦恼。说白了,企业再大,你的影响力也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要真的倒下了,真心会为你感到惋惜和痛苦的,也就那么几个人。除非你能将产区内的相关企业联合起来,打包成整体去走集团化公司路线,成为产区霸主。但是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06
第六问
如何看待瓷砖行业我们的老板?
答:千万不要将老板摆得太高。什么是企业家?什么是老板?懂得如何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争当国家科技先锋,这是历史使命感。知道如何优待基层员工和弱势群体,争当行业道德楷模,这是时代责任心。这两者,企业家都有,但老板没有,这是他们的最大区别。
老板只是个商人,纯粹以赚钱为目的。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他的每个动作都是为了创造更多风险,并且及时转移出去,以赚取更多剩余价值。就像《资本论》说的,他们每个毛细孔里都是肮脏的血液。穷生奸计是老板的前半段,富长良心是老板的后半段。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比你更有资金、更有背景、更有资源、更有能力、更有想法、更加勤快的、更有运气的人多的是,为什么他们起不来,而你却起来了呢?个中因由,得好好想想。这就是老板的原罪。
老板说,你永远赚不钱认知以外的钱,这是对的。在我们很多基层员工的认知里,这个世界是干净的,是善良的。老板的意思是说,这些干净和善良的人注定是赚不到钱的,干净的钱不好赚,好赚的钱不干净。最好的赚钱方法,都写进了国家的《刑法》。
07
第七问
如何看我们瓷砖企业的?
答:对于老板来说,企业无非是自己赚钱逐梦的工具,是自己用于创造风险、转移风险的组织和场所。有些东西,老板自己认为会很有价值,很有市场,很有利润,所以就以拖欠款项、许予高利回报等多种手段,将相关人员组织起来,再利用你们的优势,去生产和销售这个东西,这就是企业。在老板看来,与他企业相关的人员,包括供应商、渠道商、投资者、消费者和员工等等,首先就是他的债主,然后就是他的工具,最终还有可能会是他的背锅侠。如果企业真出了问题,他肯定会把锅甩出去,只是让谁来背而已。实在甩不掉了,他才会出来自己承担。
08
第八问
你多次谈到风险,这个到底是什么东西?
答:天地间事物,本身是不存在价值的,包括你的产品、产能、技能、思想、形象、器官、信用、资源、资金、股票、债券等等。你认为它有价值,只是因为通过它,你在某个时间段内的某种生活需求或情趣欲望得到了满足。这些事物,是商业组织的主要基础,它在价值上具有不稳定性,在供需具有不确定性,因而也是商业行为中的最大风险。
企业每天在做的,就是创造和转移风险。拖欠银行债务、供应商货款、员工薪资,将多余产出强行压至渠道商仓库,用智能自动化生产设备逼走员工等等,都是企业转移风险的普遍方式。转移风险目的,是让他人替自己分担风险,替自己负重前行。
09
第九问
如何评价企业发展质量,标准是什么?
答:评价标准就是,能否及时移出自己的全部风险。也就是你的销量和产量能否持续均衡。销量高于产量,说明企业质量很好,日子过得相对轻松。销量低于产量,说明企业很差,日子过得相当痛苦。销产比持续多年低于60%,这个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事实上,二十多年来,我们未曾离开过痛苦。以前感觉轻松,无非是将风险转给了银行、供应商、渠道商和员工,现在感觉艰难和痛苦,是因为风险已经无法转移了,唯有自己独力承担。
10
第十问
如何看待我们陶瓷行业的?
答:这个行业至少有九低。
一是市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