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卫城文化出土的生活用具主要为陶器,以夹砂和泥质红陶为主,约占50%左右,夹砂和泥质灰陶约占40%,黑陶和黑皮磨光陶占6-7%,尚有少量白陶。樊城堆遗址还出土少量彩陶。夹砂陶砂质较细,经过淘洗;泥质陶细腻。陶器种类有鼎、豆、壶、罐、鬹、盆、钵、缸、甑和器盖等,以鼎、豆、器盖、鬹和盘最具特色。鼎有盘形、罐形、釜形和钵形诸种,盘形鼎独具特色,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鼎足式样有瓦形(或凹面)、丁字形、侧扁形、卷边形、扁平形,以及鸭嘴形、扁凿形、扁管形、羊角形、锥形等。豆类器数量也较多,形式丰富,变化多端。有带棱座豆、折盘豆、杯形豆、竹节状柄豆、凸棱形柄豆、高圈足、矮圈足豆等,以子口带凸棱座豆最具特色。丁字形足鼎和子口带凸棱座豆以及平口捏流鬹是筑卫城文化最为多见也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组合,是区别于其他新石器晚期文化的主要因素。陶器表面装饰以素面为主,还有不少刻划纹、锥刺纹,以及篮纹、绳纹、堆纹、弦纹、篦点纹、指甲纹、镂孔和彩绘等。新出现少量拍印或压印、戳印纹饰。在鼎足外侧几乎都装饰有各类纹饰,刻划一道或多道凹条纹、叶脉纹、双线对角纹、漩涡纹、方格纹、圆圈纹、大型圈点或重圈带点纹、圆窝纹等,它们是属于发展阶段的几何形印纹陶,比新余拾年山的刻划纹饰有了长足进步;丰富的各式刻划、拍印纹样和鼎足装饰集江西史前文化之大成,同时也是整个中国南方地区鼎足装饰最发达的地区。筑卫城文化是以筑卫城和樊城堆遗址为代表的广泛分布于鄱阳湖、赣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五大支流附近的丘陵山岗或二级台地上的原始文化,它是我省新石器时代分布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距今大约在距今年间。它是赣鄱地区新石器晚期的一支主体文化,此后的商周青铜文明就是由此而发生发展起来的。筑卫城文化在保持江西原始文化固有特色的同时,还肩负了中国南方地区吸收北方优秀文明因素,沟通东部、西部原始文化区的重大责任,在距今多年前就利用了赣江鄱阳湖这一天然原始的黄金水道,源源不断地传送着南北西东的古代文明成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