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发展 >> 河北唐山有600多年的制陶历史被誉为北
唐山是中国第一件卫生瓷和第一件骨质瓷的诞生地,对中国陶瓷发展做出了足以载入史册的杰出贡献,素有“北方瓷都”的美誉。
唐山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迁安的西寨、安新庄,市区的大城山,滦州的榛子镇郎石台及古冶的北寺村等多处古代遗址的发掘中,都出土了多种大量的陶器制品及碎片,同时发现了制陶工具——陶拍和由窑膛、窑箅、火膛、火门四部分组成的圆形竖穴式陶窑。这证明,从新石器时代始,唐山地域便已经有了陶器制作及产品。当时,唐山的先民就是在这片浑实的土地上,依山傍水,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过着以农耕为主、渔猎为辅的定居生活。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就是——为盛、煮食物和水所需而生产陶器。而后,逐步地改进制陶技艺,提高质量,增加品种。
明朝永乐年间“惟唐山多缸窑能制陶器罂瓮盆盎之属”。当时,多是以劳动组合为基础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初开滦煤矿的建成和外资的进入,至三十年代末期,机器和电力在陶瓷生产制造中得以较为普遍的应用,唐山陶瓷渐渐兴旺起来。唐山陶瓷器装饰技术和风格对北方陶瓷产生较大影响,首创了氢氟酸腐蚀出花纹再填描金色的雕金装饰和用喷枪或喷笔作画的喷彩装饰等。
有文字记载唐山陶瓷生产的,见于《滦州志》、《永平府志》、《畿辅通志》等史书中。从明朝永乐二年(年)始有山西、山东两地移民来唐,带来了制作陶缸的技术,在西缸窑、东缸窑两地开始了陶缸等陶器的生产。从此,由粗陶到细陶到白瓷,从新中国成立前的萧条没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展翅腾飞,唐山陶瓷书写了一部持续前行、不断创出新业绩的精彩发展史。
从唐山解放到年的17年间,唐山陶瓷有了很大发展。以唐山陶瓷工业公司为例,工业总产值由年的万元提高到年的万元,增长18.65倍;日用瓷总量由万件提高到万件,增长5.5倍;固定资产(原值)由年公私合营时的万元,增长到万元,增长3.47倍。唐山已经建立起日用细瓷、建筑卫生瓷、艺术陈设瓷、工业理化瓷以及与陶瓷业相关的石粉、花纸、机械为一体的门类齐全的陶瓷工业体系。唐山陶瓷已经与煤炭、钢铁、水泥、电力一起,成为撑起唐山经济的五大支柱行业。
即使在接下来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唐山的广大陶瓷职工和技术人员,仍怀着为国争光的极大热情,出大力流大汗,为陶瓷业发展和出口创汇作出了巨大贡献。
年后的改革开放,使唐山陶瓷工业展翅腾飞。年,仅唐山陶瓷公司一家就完成产值万元,日用瓷总量万件,利润万元,主要指标已远超河北省内邯郸等陶瓷产区,也超过了国内湖南醴陵、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陶瓷产区,仅次于江西景德镇。
年,国家经委、轻工业部把唐山陶瓷列入重点技术改造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年,唐山陶瓷被国家授予自营进出口权,成为唐山市第一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尔后,唐山陶瓷业出口创汇从年的万美元,到年已达万美元,成为唐山市的创汇大户。在“科技兴陶”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年取得项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国家级奖6项、省部级奖46项、市厅级奖57项。
年5月,唐山陶瓷集团暨唐山陶瓷有限公司宣告成立,成为全省日用陶瓷行业第一家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同年,唐山陶瓷集团进入国家重点联系的家国有骨干企业之列,进入国家家重点支持企业行列,年又成为全国家试点企业之一,并被确定为国内日用陶瓷行业首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年,唐山陶瓷集团公司与胜利陶瓷集团公司实行强强联合,职工人数达人。
年以后,由于多方面原因,国有陶瓷企业的发展遇到挫折与困难,但仍有“红玫瑰”骨质瓷厂等国企继续领军前行。而此时区企乡企民企蜂起争进,发展很快,形成了新的规模。海格雷瓷厂、越河瓷厂等一批区企乡企,隆达骨质瓷厂、恒瑞陶瓷厂等一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创出了新水平,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特别是年创建的乡镇企业唐山惠达陶瓷(集团)公司,从一个28万元起家的小厂,逐步发展成全国卫生陶瓷行列中的三大陶瓷企业集团之一。到年,已经拥有资产41亿元,职工达余人,年产卫生瓷余万件,产品服务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自年以来,唐山已举办了23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展示了创新精品、发展实力与未来前景,赢得了国人和世界对唐山“北方瓷都”的认可、尊重与青睐。
据了解,备受瞩目的第24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即将于9月16日在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揭开帷幕,“线上陶博会”也将同步开启,以线上可视化数智云展与线下展会的“双轮驱动”方式,为全球各地的陶瓷供应商、采购商及产业链企业,提供线上云参展、云观展以及B2B电子商务和交易服务,全面展示和推广中国陶瓷产业的最新创新成果,大幅提升陶博会的灵活性和承载力。(杜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