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www.yunweituan.com/m/很多父母,很多时候,都会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对比自己家孩子的短处,然后就是“恨铁不成钢”的期待。最不济也要自己的孩子“大器晚成。”在孩子如何成器上,父母操碎的心比打碎的碗要多得多!孩子能不能成器?孩子如何成器?有些家长耐心缺失,棍棒相加。有些家长身先垂范,端正家风。还有更睿智的家长,知道情景式教学,像孟母一样,千金买邻。但是,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在打磨孩子成器的道路上,都别忘了三句话。“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很常见,小孩子一入学堂,先生就会让背《三字经》,里面就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其实,这话最早源于《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块璞玉,是要经过切,琢和不断的打磨才能最终成为一方美玉的。自从西王母在昆仑山瑶池与周天子相会,临别送了周天子八车玉石后,玉的价值就被世人发现了,优秀的男人就被比如成“温润如玉”了,打磨玉石就成了教习男人成功的最恰切的比喻了。“玉不琢,不成器”,最早出处应该追溯到春秋成书的《诗经》了,《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要让孩子成器,就要有对待璞玉的耐心,“切,磋,琢,磨”,不同于“凿”,更不同于“砸”,是绝对的细活,急不得!第二句,“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这是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里的一句话。埏埴,简单说就是陶泥的意思,用陶泥做陶器,要是做成实心的,能用吗?陶器之所以成为可用的器皿,就是因为中间的空啊!教育孩子也要像制作陶器一样,让孩子保持一颗纯净的内心,别让孩子过早地成为“小大人”,被利欲填满心壑,这样“实心”孩子,早期也许很“实用”,放之长远,已无“器量”空间来盛载最终的成功了。第三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句出自《周易·系辞下》第五章。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我的解释也许更加准确易懂,那就是“当你备足了弓箭和鹰犬,拥有高人一等的武备后,雄视天下,找准时机,天下就会垂手可得!”“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就是要让孩子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等待时机,大显身手!记住上面三句话,你的孩子终将成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