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趣读丨儿童玩具极简史不仅有桌游,还有芭比

发布时间:2025/4/18 19:01:33   
刘军连出诊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作者:豆梦之▼今天的小孩儿,玩游戏机,玩乐高,玩拼图……或许你不知道,一千年前的小朋友也有桌游可以打,滑梯可以滑,芭比可以玩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娱乐活动▼/远古时期/玩具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陶埙,它是一个橄榄型的陶器上端有小孔,轻吹可以发出声音大概是远古小朋友玩的哨子在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最早的手办——陶猪不过毕竟是好几千年前的手办形制也比较粗糙,仅具雏形陀螺也是当时非常受欢迎的玩具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常州圩墩遗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山西夏县西阴村的遗址中还出土了陶陀螺▼/汉代/到了汉代,玩具已经比较常见《后汉书·郭伋传》中记载:「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童儿数百,各骑竹马」中提到的竹马,就是当时很流行的儿童玩具竹马的典型式样是一根杆子一端有马头模型,孩子跨立上面,假装骑马东汉的王符在《潜夫论》中写道:「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排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虽然是站在批判的角度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玩具盛行而且已经有了泥瓦做的玩具车、玩具狗汉代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不少小玩具有小陶龟、陶猪、绿釉骑马人哨、绿釉陶狗绿釉变形青蛙、绿釉陶鱼……从中我们也可以想像汉代小朋友玩玩具的样子▼/唐朝/唐朝时,竹马依旧很受小孩儿欢迎▽青梅竹马的出处,李白在《长干行》里写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就提到了竹马可见竹马不仅是玩具,还可作为撩妹的工具▽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玩桌游唐代有一种叫做双陆的桌游相当风行,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人人都爱双陆子为马形,黑白各十五枚两人相博,掷骰子按点行棋博时掷采行马,白马自右归左黑马自左归右,马先出尽为胜具体怎么个玩法在明代传世的典籍《三才图会》里有详细介绍据《唐国史补》记载,武则天也喜欢下双陆甚至做梦都梦见自己与大罗天女打双陆而且频频输棋武则天就很气,把狄仁杰叫来给自己解梦狄仁杰显然也是个双陆高级玩家便借机以「双陆不胜,无子也」来劝诫武则天善待自己的儿子▼/宋代/经过多朝积累,到了宋代儿童的玩具已经相当丰富了「玩具」一词,也产生于宋代▽据南宋的《梦粱录》记载杭州人家给孩子抓周时,会摆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苏汉臣的这幅《秋庭戏婴图》就让我们看到了宋朝普通小孩都在玩些什么图中的两个小孩正在玩的游戏叫推枣磨是一种自制的玩具把鲜枣削去半边,露出枣核再将三根小木棍插在枣上让枣立在桌上另用一根细竹蔑两端各插一枚小枣再将竹蔑搁在枣核上,轻轻一推,便会旋转不已他们右边的圆墩上也摆着不少玩具有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玳瑁盘小陀螺、红色佛塔和棋盒▽宋朝时还出现了与今天的芭比娃娃很接近的玩具,磨喝乐磨喝乐这名字,听起来怪里怪气的这是因为它是从梵文音译来的故而也有写作摩侯罗、摩喉罗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有儿童节的年代磨喝乐通常在七夕节上市《东京梦华录》载「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根据《醉翁谈录》和《西湖繁胜录》的描述还可以推断:磨喝乐由土木材料制成颜值很高,有不同size的,价格也不便宜且和今天的娃娃一样,也穿各种娃衣“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喉罗’。小大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奢者,南人目为巧儿。”——《醉翁谈录》“御街扑卖‘摩侯罗’,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著背儿、戴帽儿者。”——《西湖繁胜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大人夸赞小孩生得好看会说「生得磨喝乐模样」跟今天夸人长得跟芭比娃娃似的一个道理▽除了玩娃娃,宋朝小孩也很喜欢看皮影戏每年元宵节,东京的的大街小巷都设小棚子,放皮影戏,吸引小朋友来看▼/元朝/元朝时儿童的境况我们可以从这幅《婴戏图》中推断一二《婴戏图》中最亮眼的部分是画面最上方的木制滑滑梯四个小孩儿玩得不亦乐乎可见供儿童玩耍的滑梯设施早在元朝就已经出现了画中还画了两个小孩,骑着竹马竹马从汉至元,经久不衰发展到元朝,外形已经非常精致在竹马的另一端,还装上了两个轮子,很有巧思▼/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民间很流行九连环这样的益智玩具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后来也用铜或铁代替玉石,成为儿童的玩具《红楼梦》中也提到了九连环林妹妹就是个九连环爱好者“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顽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红楼梦》九连环制作时,用金属丝制成圆形小环九枚九环相连,套在条形横板或各式框架上玩时,依法使九环全部联贯子铜圈上或经过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样,可分可合,变化多端▽清朝还是抖空竹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抖空竹最早由「陀螺」演变而来这个游戏戏器材简单,易于学习而且动作花样繁多,故而很受欢迎不过现在玩这个的小孩儿似乎不多了倒有不少大爷大妈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4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