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务院确定了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其中排在首位的叫做“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根据碳十四测定,它距今已有年左右,定位为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而它质朴的线条又证明了先民很早就能够利用黏土,经水湿润,塑造形状——可以说,任何一个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你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虽然图片上标注的是年出土,但实际上年陶缸便被发现了——年,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纸北大队阎村的苹果地上发现了不少红陶片,如果是普通的碎瓦片也就罢了,上面有些还有线条,显然可以连接起来,估计是老东西。不过那个年代,即使是老古董,也不是金银铜器,卖不了几个钱,这些红陶片自然而然沦为了村人的谈资。直到年春节初八,这件事传到了李建安的耳中——在农民当中,李建安可是个文化人,在大队做过民办老师,现在是公社文化站的文化干事。旁人不知道的是,他还学过《文物法》,甚至是参加过纸坊中山寨村大墓群考古发掘——听闻这件事,李建安当即跑到这个苹果园,重新捡拾红陶片,简单地拼凑一下居然出来了一个尖底陶缸,运用过去的文物知识,李建安把它们命名为二次瓮棺葬红陶尖底瓶。经过一天半的挖掘,总共红、青两种颜色大小直径、高低不等的陶缸和尖底瓶13个,其中第十二个就是现在的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贝,李建安暂时把它们运到了自家的院落——和自己预测的“二次瓮棺葬红陶尖底瓶”差不多,这13个陶缸和尖底瓶是用来殡葬尸骨的。当土和人骨头洒落出来后,全家上下都坐不住了,因为晦气,立即马上送走;就这样,这批国宝来到了李建安的办公室。尽管多次给文物搬迁,但李建安还是认为,这些陶缸的家应该在文化馆里!李建安一直在联系临汝县文化馆,打电话,写信,甚至亲自去跑,不过文化馆似乎很高冷,看不上这些黄土蘸水捏出来的陶器,直到年春节前一天,文化馆终于同意接收这些陶缸了;当然不包邮QWQ——李建安推着自行车,自行车拉着架子车,架子车载着13个陶缸和尖底瓶,经过一个半小时到达了县文化馆!文化馆则郑重地赠送其5双线手套以资鼓励——不过这13个陶缸和尖底瓶就很飞黄腾达了,尤其是“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从临汝县文化馆被紧急上解至河南省博物馆,如今更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且不可出国展出!不过李建安似乎也不在意这微薄的奖励,正如有人曾嘲讽他:“你弄这些玩艺这么下功夫干啥哩,能值几个钱?”,李建安反驳道:“这里的东西可是国家的宝贝,不是值几钱的问题!”——致敬感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