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山东博物馆,珍藏的国宝级文物价值不可估
亚醜钺
亚醜钺,商代。山东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国家一级文物。通长32.5、宽34.5厘米。
年出土于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是商代礼仪重器、王权的象征,两面镌刻的铭文表明此钺的持有者是商代著名望族“亚丑”族群。该器器型硕大,十分罕见,是殷商末期青铜钺的典型代表。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西汉。山东博物馆藏。
年4月10日发现于银雀山汉墓。失传多年的《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同时出土,解开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有无的千古之谜,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1世纪初,评为“中国20世纪(年)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颂簋
颂簋,西周晚期。山东博物馆藏。一级文物。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
盛食器。有铭文15行字,记述周王册命颂为监造新宫的官吏,并赏以官服、旗帜等事。与颂壶、颂钟并称“三颂”。既为西周时期的优秀书法作品,又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蛋壳黑陶高柄套杯
蛋壳黑陶高柄套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山东博物馆藏。通高16.9厘米。年山东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酒器。
泥质黑陶,漆黑光亮,巧妙的套杯组合形式,杯如草帽,深腹,竹节纹细长柄,杯套入柄内。蛋壳陶杯壁薄如蛋壳,极轻极薄,采用快轮制作,器形更加规整和匀称,制作难度极高,如此轻薄,能够完整保存下来更是不易。作为龙山文化陶器的代表作,体现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红陶兽形壶
红陶兽形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山东博物馆藏。通高21.8、通长22.3、体宽14.5、足高7.9-8.4厘米。
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酒器。此器造型生动美观,近似猪或狗形。全器构思巧妙,即是使用器,又不失艺术情趣,准确的把握了动物各部位的比例结构和体形特征,表现出大汶口先民们高超的制陶水平。
甲骨文
甲骨文,商代。其中“鬼方”卜辞记载了商代的敌方部族,“鎷”是甲骨文中唯一带有“金”字旁的文字,“虹不隹年”则记载了彩虹天象,均为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图片版权均属山东博物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