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历史讲堂古埃及第一个统一上下埃及的法老美
导语: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自然有着其出彩之处,可是你知道古埃及是什么时候出现中央集权,又是谁第一个统一的吗?
大家好,我是拾玖讲电影~
从纳尔迈调色板的反面上端可以看出,纳尔迈头戴著下埃及的王冠,王冠是红色的,为纸草的形象,他拿著一个权杖和一个连枷,这两件物品都象征著皇权,右边是他名字的象形文字,身后跟着侍从,侍从手里拿着国王的鞋子,侍从的头上还有个矩形的符号。
有人就猜想,这个可能表示一个城镇或者是一个堡垒,纳尔迈前面是一个长发的男子,他头上右上方的符号是他的名字,男子前面有四名旗手,旗杆上高举著动物的皮革,一只狗和两只猎鹰,他们的前方横躺着,十具被斩首的敌人的尸体。尸体的上方是一些符号,这些符号分别是一只船,一只猎鹰和一个鱼叉,这些符号被认为是被征服的城镇的名字。
因此,上半部分的图案就可以解释为,国王纳尔迈在四个不同联邦的联合引导之下,前往视察被斩首的敌人,中间两个人分别牵引著一只狮头怪兽,怪兽细长的脖子交叉形成一个圆圈。
学者们认为,这种怪兽的形象来自于西亚地区,因此这就反映出了早期西亚艺术对埃及的影响,两只怪兽的脖子构成的圆圈是调色板的中心,这里可以用来研磨颜料。而在最下方,是一只牛正在踩踏一个摔倒的敌人,同时把一个城市城墙撞倒,正在践踏著企图逃窜的敌人。
公牛是国王的象征,说明了国王攻破设防的城市,这一图像的寓意很有可能象征着上下埃及的统一大业,而结合整块调色板来看,正面的纳尔迈戴的王冠是代表上埃及的白色王冠,而反面带的是下埃及的红色王冠,这就表明了他成为了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王是全国统一的标志。
而这一块调色板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31世纪,所以人们就推断出纳尔迈可能于,公元前31世纪的时候统一了上下埃及。但是这里有个问题,一直以来在一些史料当中,美尼斯才是被认为是统一上下埃及的人,那么那尔迈和美尼斯有什么关系呢?
一些学者认为,美尼斯就是纳尔迈,因为出土的一些陶器中,代表纳尔迈的象形文字符号中出现了纳尔迈的五个王名,其中就有一个叫美尼斯。不过,在各个提到美尼斯的陶片的记载当中,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所以无法确认他的真实身份。
也有的学者认为,美尼斯和纳尔迈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纳尔迈是第一个法老,而美尼斯是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二个法老,他从纳尔迈那里继承了一个已经统一了埃及。此外,还有人认为,纳尔迈开启了统一埃及的进程,但是他并没有成功或者是他只成功了部分,而剩下的统一进程则是由美尼斯继续完成的。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纳尔迈是统一埃及国王的直接继承人,他使用的统一上下埃及的标符也是从上一代传下来的,而这个最早的国王很有可能就是蝎子王。所以,到底埃及的开国君主是谁?在这个问题上,其实至今都没有权威的定论。
总之,大概在公元前年左右的时候,有一位国王开创了古埃及统一的开端,假设这个王就是纳尔迈吧!
他定都在孟菲斯,埃及进入早王朝时期,早王朝时期是古埃及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年开始到公元前年,如果细分的话又分为第一王朝和第二王朝,第一王朝中最有作为的国王要数第五位国王“登”,他统治埃及的时间长达五十多年,也有人说是三十多年,登是早王朝时期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国王。
他在位期间,战事频发,曾经多次征伐东北部边疆民族,他继位后,第一次采用双重王冠,也就是“红白王冠”和双重王衔,也就是“树蜂王衔”。“红白王冠”象征上下埃及两个权利的统一,而“树蜂王衔”中的树,其实是莎草,代表著上埃及,而蜂指的是蜜蜂代表著下埃及,整个就表示“上下埃及之王”确立了神圣王权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传统上认为纳尔迈在位时,埃及已经统一了,但是其实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纳尔迈虽然是第一王朝的建立者,他开创了上下埃及的统一局面,但是当时埃及的各地不断的发生内乱和战争。
也就是说,埃及内部还有分裂的情况,埃及的统一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而国王登对双冠和双王衔的使用,并不意味著他在位期间已经实现了上下埃及完全统一,只能说明了第一王朝以来,经过了几代法老多年征战兼并和扩张,到登在位的时期已经确认了霸权,而王权的巩固和加强,加速上下埃及统一的进程,一直到第二王朝末期,才终于实现上下埃及的完全统一。
卡塞凯姆威是第二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法老,在他统治期间,他凭借著一场内战结束第二王朝的内乱,把埃及最终统一在他个人的权力之下,从而真正完成了埃及国家的统一大业。
在整个早王朝差不多五百年的岁月里,埃及并没有外患,国王可以专心一意的去修建,他们巨大的坟墓和别的纪念建筑,而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金字塔,在金字塔被发明之前,第一王朝、第二王朝的法老们就开始在阿拜多斯和萨卡拉给自己修建死后的居所。
当时的法老们将自己的陵墓修建成为梯形平顶的样式,这种形式被称为“马斯塔巴墓”,马斯塔巴源自阿拉伯语,意思是长凳,马斯塔巴墓包括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两个部分,因为地上建筑呈长方形,看上去类似阿拉伯人的长凳,所以这么叫。
这种墓可能在更早的时期就出现了,只是当时比较少而已,到早王朝时期,国王的马斯塔巴墓的规模就变得比较大,一般用泥砖建成,地下建筑基本上都分为两个以上的墓室,各个墓室之间用砖墙隔开,相互之间并没有通道,除了安放棺椁的埋葬间之外,其他墓室都用于存放陪葬品。
棺椁一般都用木材制成,而地上建筑分为若干个小房间,里面装上较小的贵重陪葬品,地下和地上建筑之间是有阶梯连接,而建造马斯塔巴墓比之前的古埃及原始的墓葬,随便挖个坑埋一埋相比,显然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这也体现了国王可以调动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为自己服务,说明了他具有了更大的权威掌握更多的行政和财政权力。
另外,墓的地上建筑成规则的长方形,而同一时期贵族和平民也都采用马斯塔巴墓,但是他们墓的形状都不是很规则,规模也比较小,这也说明了国王在社会等级中地位比较突出。
然而,国王与臣民之间的墓葬形式上还没有发生质的区别,可能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国王还没有被神化,在坟墓中也没有发现国王被神化的证据,墓中的陪葬品的种类很多,包括存放食品的陶器、盘子、放衣服的箱子、各种珠宝饰品、各种家具、工具、武器、化妆品等等,从坟墓的壁画上,还可以看到国王率领军队进行战争的场面和主持宗教仪式的场景。
这些陪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也都是之前的墓葬无法相比的,同样也说明了国王的财政权力有所增加,国王掌握了军事和宗教权力,早王朝时期每一位古埃及国王几乎都有两个墓,一个在上埃及的阿拜多斯,一个在下埃及的萨卡拉,同一个国王有两座坟墓。
古埃及国王有两处墓地,很可能反映了古埃及王权的“二元性”,所谓王权的二元性指的就是埃及的国王,既是上埃及的国王,也是下埃及的国王。也就是说,他们统一了埃及,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国王都能够在上下埃及各建一座坟墓的,有些国王他就没有,这也说明了早王朝的统一王国是不稳固的。
前面也说到了,埃及的统一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大家都知道,埃及是干旱少雨的气候以及大片的沙地,这样的天然环境就为尸体的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埃及人死后,最初都是直接埋在沙地中的,因为沙地很干,所以尸体就会很快脱水变成干尸,干尸不仅骨骼完整,而且皮肤毛发都可以保存的很好。
但是,随着马斯塔巴墓的出现,用木材和泥砖建成的埋葬间,使得死者的尸体不再直接和沙土接触,这样尸体往往不能脱水干燥,而导致尸体腐烂。因此,为了保存尸体,古埃及人就不得不尝试新的方法,大约从第一王朝开始,人们发现了亚麻布包裹尸体的新技术。
第二王朝,又采用尸体涂抹树脂的包带防腐技术,但是这个时候的古埃及人还没有学会取出内脏制作木乃伊的方法,这些发明和新技术仅仅是制作木乃伊的初步尝试而已,还算不上是真正木乃伊的技术。
此外,在这一时期的法老墓葬中,殉葬的习俗也非常的普遍,在第一王朝的法老哲尔的陵墓周围,竟然环绕著多达三百多座的家臣坟墓,其他的墓群里面也能看到殉葬的情况。
殉葬习俗在第三王朝的时代才被废除,除了墓葬之外,古埃及文明的许多成就,比如说艺术、建筑以宗教各个方面都在早王朝这段时期成形,这一阶段见证了古埃及文化主体的建立,王权与神权的结合,还有文字系统的掌握等等,这些都为日后埃及黄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说到这里,如果你喜欢,请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