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宜兴紫砂壶壶型介绍之供春壶

发布时间:2023/5/2 21:50:05   

小孩子玩泥巴玩出名也是没谁了,这就是供春。他随便玩个泥巴就成了紫砂壶鼻祖,居然还有这种操作,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紫砂壶-隐龙供春

供春是吴颐山的家童。吴颐山(—年),名仕、字克学,宜兴人,明代正德甲戌()进士,担任过四川参政,大致相当于副省长。吴颐山跟沈周、唐伯虎是朋友,曾经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备考。主人专心攻读,家童供春闲着很无聊,山寺又没有网络,他就常常去看寺里老和尚做陶器。供春看得多了,就自己拿老和尚剩下的紫砂泥巴玩起来。一不留神,一出手成千古名,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没错,他做的是把茶壶。壶的外形参照身边一颗千年银杏树的树瘿花纹,壶身上按压时留下的手指螺纹隐约可见。供春制成的这把树瘿茶壶,让老和尚惊呆了。供春就被收为徒弟,得到了金沙寺老僧的真传。

供春制壶别开生面有创意,有“神工鬼斧”的美誉,人们就将他所制紫砂壶称为“供春壶”。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是世上第一部紫砂专著,其官宣称供春壶“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

紫砂壶-供春套组

供春将紫砂茶壶从普通的手工日常用品提升为艺术美的作品,成为一时之尚,其贡献相当于乔布斯将通话工具的手机提升为网络时代的生活时尚,现在有乔迷果粉,那个时候就有供迷壶粉。当时社会上流传供春壶“胜于金玉”之语,价值直追珍宝“商彝周鼎”(明代张岱《陶庵梦忆》)。此后许多制壶大师都争相仿制。吴颐山的侄孙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对供春点赞道:“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他声明供春是紫砂壶的鼻祖,评价极高。当然,他这里有那么一点小心思,供春是我吴家走出的人,不服你就来咬我啊!据说,供春本姓龚,所以也写作“龚春”“龚供春”,但是所制壶上落款,仍题作“供春”。令人惊奇的是,在《阳羡茗壶系》书中,吴颐山传附在供春之后,以主附仆,就是因为仆人比主人更出名。

紫砂壶-供春

至今学术界对供春的传世作品的真伪也有过不同的看法。如六瓣圆囊壶,是香港著名茶具收藏家罗桂祥博士收藏的,为香港茶具文物馆的镇馆之宝,名声极大。福州著名收藏家王敬之先生曾经撰文指出,六瓣圆囊壶为明代正德年间供春的作品真实性是靠不住的。此壶泥土过于纯净,造型过于规整,技艺过于娴熟,不符合供春所处时代作品的艺术风格。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李广宁先生也提出六瓣圆囊壶应是仿品,而且很可能是民国初年仿制的。他认为,该壶制作技术过于纯熟,应是打身筒后外表加模具挡成,再用工具修过。壶底刻隶书味很浓的楷书款“大明正德八年供春”字样,娴熟老到,不可能是家童出身的供春刻款。要知道比供春晚了大半个世纪的“超一流”紫砂大家时大彬,其早年还是请人书写刻款,到了晚期,才做到运笔如刀、自己刻款的。再将这把壶与嘉靖十二年吴经墓随葬的提梁壶及万历四十年卢维桢墓随葬的时大彬鼎足盖圆壶比较,会发现其工艺竟比后两者还先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紫砂壶-引龙供春

此外,供春时代紫砂壶与其他缸坛混烧,没有使用匣钵,必然沾上“釉泪”,而六瓣圆囊壶上却没有,这也说明它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

以上分析容易理解,就像居然比还要先进,不可能啊。经过学术界的考证,基本倾向于六瓣圆囊壶为仿品。同样,国家博物馆的供春壶藏品也是存疑的。人们甚至考证认为这两种传为供春壶的都是民初紫砂艺人黄玉麟仿制的。当然,到现在也是极其珍贵了。

由于考古发掘中至今没有供春壶标型器的实物出土,使供春壶的鉴定无据可依。尽管如此,供春被尊为紫砂壶鼻祖历来没有异议。记载紫砂壶最早的明代许次纾《茶疏》中提到:“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

紫砂壶-灵芝供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1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