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冷门又实力爆满重庆的这座博物馆很小众,

发布时间:2023/9/19 13:50:10   

“李白乘舟将欲行”,后人纷纷追随去。

李白这一生可谓与大江、大河、大自然的关系紧密相连。在他这一生中,乘舟无数次,登舟之处不计其数。但我相信,令李白最难忘、最深刻的“登舟处”一定是在今天重庆市奉节县的瞿塘峡之畔。

那首流传千古的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就是在这里痛快完成的。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表面是写瞿塘峡风光,实际上表达了重获自由的轻快。

适逢流放中的李白得知自己被赦免的消息后,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立刻调转船头,向东归的方向驶去,随着两岸风光快速转换,那首千年名篇脱口而出,伴着绿水青山回荡在三峡两岸,直至千年。

当今天的我站在当年李白登舟的位置,遥望白帝城时,情感跨越时间产生了连接,犹如时空穿越,踏上了飞跃重山的一叶轻舟。

此“登舟处”就在今奉节县夔州博物馆的江边(南门沱)。江边矗立着李白塑像,身前的水面上刻有《早发白帝城》之诗句,不远处则是万水千山。

不由赞叹,李白所到之处真是“绝美的大自然风光”,不论是其诗句,还是其眼光,河山之阔大快人心。

在“李白登舟处”的身后就是今天的夔州博物馆(此名真好,既延续了奉节古称,又传承了夔州文化),是展现三峡地区人文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夔州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藏品丰富,浓缩了奉节古城多年的历史之精华(历史上的奉节长期为郡、州、府治地),是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博物馆。

馆内展示陈列文物达2万余件,时间跨度达到了13万年前至近代。资料显示,夔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不少是出土于年奉节老县城的27座战国墓,这些巴、楚、越文化遗存,不仅有兵器、生活器皿,还有乐器等。

当然,还有不能错过的镇馆之宝——有峡江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楚式青铜大鼎、精雕细琢的夔龙青玉饰件、东汉陶马等,但最意外的还是一件人类最早的牙雕作品,此牙雕来自于剑齿象牙。

浓缩就是精华,夔州博物馆正是如此。

“楚式青铜大鼎”

这尊青铜大鼎高约30厘米,圆腹,两耳,底部有三足支撑;鼎戴盖,盖上有三只盘卧着的鹿。这是目前峡江地区出土的最大的青铜鼎。

据《左传》等记载,战国时期建立的夔国祖先是楚国王子,因争权失败,逃亡后建立夔国,后又被楚国所灭。而这尊楚式青铜大鼎正是那个时期的产物,被誉为当时巴渝地区最先进工艺的代表。

“夔龙青玉饰件”

出土于重庆奉节永安镇遗址,全长17.5厘米,高11.5厘米,它表面光洁滑润,龙作垂首屈身状,双面雕刻,遍体以隐起手法雕饰勾云纹,立体感极强。

“东汉陶马”

这一对威武雄壮的陶马十分显眼,路过的游人都忍不住纷纷打卡。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复制品,走近一看才知道东汉时期的墓室陪葬品。

汉代以来,巴蜀地区逐渐取代了中原,成为了新的“天府之国”,制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随着时间的流转,陶器从质量上和体积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也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因此,这个时期的墓室中的大量陪葬品多以陶器为主。

“剑齿象牙雕”

据考古发现,在奉节有两处旧石器人类遗址,发掘中不仅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动物化石,还发掘出人类最早的牙雕“剑齿象牙雕”(在奉节县西南的“兴隆洞”中)。

它的长度为35厘米,刻有两组图案,第1组为树状,整体由树梢和树干组成,第2组整体形象酷似“露鸟”冠羽。这件牙雕的发现顿时引起考古界、生物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4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