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鹅春古窑复苏陶器惊艳业界读创
4月26日上午9时许,天空阴雨绵绵。梁锦橙一早驱车从佛山赶到四会市石狗镇讴坑村的鹅春古窑,等待新一批陶器开窑。这一批陶器是4月22日烧制,其中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的一件作品。开窑后,梁锦橙不顾窑内的高温,在里面找到刘大师的一尊陶塑,一边细细地打量一边赞叹道:“成色极好,可谓是上佳之作。”
年,梁锦橙在佛山从事陶艺制作,因为市场需求增大,工厂产能渐渐跟不上。为此,他四处寻找新的陶艺烧制点,最后在四会市石狗镇讴坑村找到一处名为鹅春的古窑,十分适合陶器烧制,决定重新利用。就这样,这座在讴坑村沉寂多年的古窑,获得梁锦橙万元的重建经费,经过大半年的修建后投入使用。这座古窑有四处窑口,延续了传统制窑、烧制技法,是四会市在用中的唯一一座古窑。
鹅春古窑重建后,以烧制花盆等陶器为主,不少产品都出口欧美等海外市场。目前,鹅春古窑所在的东陶古窑陶艺厂有制陶工人和高级工艺师共计18人,年产量超3万多件,实现产值超万元。记者在工场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印坯、修坯、上釉等,为下一次烧窑做好准备。“现在是陶艺厂最忙碌的时候,仓库内也没什么存货。”技术总监梁标说。
近年来,鹅春古窑仍保留这传统木柴烧制工艺,由烧窑师傅操纵龙窑炉火。泥、灰、釉在柴火的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熔融,形成自然的灰釉陶,偶有“窑变”的效果,色彩神韵千变万化。“现代化生产使用燃气或电力,无法产生这种艺术美。”梁锦橙说。几年前,一些佛山陶艺大师将他们的作品送到鹅春古窑烧制,成功烧制出一批精品陶器,让鹅春古窑名声在陶艺界传开,吸引一批大师将其作品送至古窑烧制。“这种古法龙窑烧制陶器在珠三角,甚至广东省内也不多见。”梁锦橙说。
“我们响应四会市关于依托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将鹅春古窑打造成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梁锦标畅谈着古窑未来发展时讲道。鹅春古窑将以弘扬陶艺文化为抓手,积极申报“非遗”,计划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院等高校建立“古龙窑烧制及制传承教育基地”,将制陶、民俗、旅游有机融合结合。
更为重要的是,梁锦标希望借助完善古窑周边硬件设施,将省内大批陶艺大师吸引到鹅春古窑开展创作活动,以此进一步提升鹅春古窑知名度,打造精品陶艺产业。“我对这种传统陶艺有情怀,希望能将这项古老技艺传承下去。”他说。
来源:西江日报(记者严炯明)
审读:孙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