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资源 >> 2022博美网拍第十八期凝芳聚瑞泓社推
崔凯,现任泓古代艺术学社社长,英国东方陶瓷学会荣誉会员(OrientalCeramicSociety),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鉴定委员会委员、鉴定专家,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陶瓷组专家,CCTV央视《记忆中国》收藏系列节目鉴定专家,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瓷器组鉴定专家,陕西卫视《华山论鉴》特聘瓷器专家,天雅汇典当行艺术品投资部特聘顾问。崔凯先生名单已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专家库专家名录。
凝芳聚瑞精选拍品Lot.清光绪黄地紫绿龙外葡萄四寸碟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钴料楷款
尺寸:高约:3.2cm;口径约:14.5cm;足径约:8.8cm
说明:盘式圆口,平底,圈足,足内署“大清光绪年制”钴料楷款。清光绪官窑作品。其上施黄釉为地,素坯锥刻双龙,填紫、绿二色,外壁绘葡萄纹样。此等格式初见于万历,康熙时定型于臧窑,此后历朝延烧。大运瓷档案中划分有“内紫龙外双蚩浇黄三寸碟”、“内紫龙外葡萄浇黄四寸碟”、“内紫龙外云鹤浇黄五寸碟”三种,此例即属“内紫龙外葡萄浇黄四寸碟”。该类盘因先需于素坯锥刻,复填色于白暇,工序繁多,故需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制作,称为“浇填炉工”。大英博物馆收藏有同类作品。
Lot.明天蓝釉红斑大碗
尺寸:高约:7.5cm;口径约:17.3cm;足径约:5.2cm
说明:碗式圆口微敛,深腹,圈足。圈足方切,胎色黑红。碗身施天蓝釉,釉色蓝而微白,质地乳浊,上有红斑装饰。钧瓷为古代名瓷,金代初见,元代仍盛,多地皆有烧造,以河南汝州至钧台一带所制最好。民国时“钧瓷”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尤为美国藏家所喜,曾有“紫器一枚价值万金”之说。此碗为典型元代钧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类作品。
Lot.清康熙五彩锦鸡牡丹纹凤尾尊
尺寸:高约:45.5cm;口径约:21.3cm;腹径约:18.5cm;足径约:13.5cm
说明:器式圆口外撇甚阔,长直颈稍粗,溜肩鼓腹,收胫,足端外撇,圈足。此制器高拔,制坯匀厚沉着,施釉肥润光洁。瓶身乃先用青花环线数层,分隔瓶体,复填五彩,装饰其间。颈、腹各绘花卉一组。颈设洞石、牡丹、团菊、鸡冠等,器腹以洞石牡丹陪衬锦鸡玉兰,譬喻“玉堂富贵”。其花枝茂盛,花朵硕大,设色鲜浓明丽,彩质润透,用笔挺劲奔放,风格豪快浪漫,富有表现,康熙五彩之经典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类似例子。
Lot.民国粉彩雀啼春容图灯笼瓶(一对)
款识:“陶苑珎品”篆书红款
尺寸:高约:17cm;口径约:7.9cm;腹径约:10.9cm;足径约:6.6cm
说明:此对罐圆撇口,束颈,端肩长腹,圈足,修足精正。足内署“陶苑珎品”篆书红款,款作方章式。其制器匀薄,施釉明亮光润。腹身粉彩为饰,口沿及胫足出用墨彩绘画云头等饰,中腹绘以花鸟,设月季、萱草,并立麻雀于枝头,其雀羽绘画精湛,细腻笔触堆出蓬松毛感,又身、腹颇具沉着肉感,压枝微似摇曳。月季及萱草则绘画温柔,用色鲜明娇丽,彩料质地细纯,色泽平正。两瓶之造型周正,其构图左右对称,用笔细润清甜,似有一定女性风格。
Lot.民国青花吉庆云龙双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款
尺寸:高约:17.7cm;口径约:5cm;足径约:4.6cm
说明:瓶式撇口,束颈,颈部设对贯耳,溜肩,长腹稍鼓,圈足内卧,足内“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款。此瓶制器匀正,坯体匀厚沉着,施釉稍厚,釉色白而微青,质地细糯,入手温润。其外壁青花为饰,口垂云头,颈设飞蝠、玉磬等饰,器腹绘画云龙,龙作正面团盘之状,龙爪外张,双角对扬,须发飘飞。其用笔平实,青花发色平稳,色调蓝而微灰。且构图繁密,云纹及火气纹勾画锐利。造型、纹饰及青花风格皆模拟乾隆御瓷,为民国仿古瓷中制作较精者。
Lot.清道光粉彩婴戏盖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红书篆款
尺寸:总高约:9.7cm;口径约:13.2cm;足径约:6.4cm
说明:碗式圆撇口,弧腹较深,圈足。附原盖,盖面高拱,盖顶圈足式捉手。顶内及足底皆书“大清道光年制”红书篆款。内里光素,盖面及碗壁粉彩绘画婴戏图景。其盖面设山石庭院为背景,粉衣童子擎荷花,绿衣者衣画云纹,手提玉磬。碗壁则于青松下自左至右绘童子三名,中间者持枸杞,怀抱如意,另两名前后推拉一有轮旱船,船上置锦带绿衣,乌帽翅后插花。旧俗于新科进士帽上插花,此饰暗喻“金榜题名”。
此盖碗为茶事所用,其制器轻薄坚质,轻起碗盖若振玉之声。外壁绘画仍有乾嘉遗风,设彩甚厚,彩质细纯,色调粉正。童子之绘画长眼细眉,眼尾微翘,因微有下坠,故稍有老态。其勾画细锐,描染细腻,为道光朝粉彩瓷中较精润者,或属订造用器。
Lot.清雍正粉彩南极仙翁图大盘
尺寸:高约:5.7cm;口径约:39.6cm;足径约:23.6cm
说明:盘式撇口,浅弧腹,平底,圈足,足墙稍内敛。盘口极阔,尺寸近40cm,底面平坦,粉彩绘画南极仙翁及瑞鹿,仙翁宽袍大袖,手携灵芝,向左侧弯腰,左伴瑞鹿乃向右回首,注视灵芝,与仙翁身姿呼应,二者团成一面,使得构图向心而聚,引导视觉重心。其用笔老辣流利,衣纹宽折似钉头鼠尾,又染黑彩描绘阴影,稍有浙派画风。其设色浓重,分色鲜明,施彩厚润,粉彩中杂以五彩彩料,黄、绿二色明润清嫩,显露出较早期的工艺特征,应属雍正早期作品。且其盘径硕大,绘画精熟,为同类作品中所少有。
Lot.明白瓷刻莲纹折腰盘
尺寸:高约:4.8cm;口径约:19.5cm;足径约:6.3cm
说明:盘式敞口,折腰,圈足。口做六缺,并下压凹痕,呈六瓣花式。盘身满施白釉,釉色泛黄,呈牙色。盘内以单刀斜刻把莲纹,其莲花宽硕,间刻茨菰等。刻花用刀纯熟,花枝、花叶婉转流畅,优雅灵秀。
定窑为宋代名瓷,自宋元以来即为诸家所争藏。本品之六瓣折腰结合把莲纹为定窑最经典之作品,其自北宋末期创设,金代仍行。本品之胎制匀厚,修坯精正,刻花流利。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皆收藏有同类作品。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亦收藏有相似例子。
Lot.清道光斗彩洋花宫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青花篆款
尺寸:高约:6.8cm;口径约:14.2cm;足径约:5.2cm
说明:碗式敞口微撇,弧腹稍深,圈足,内署“大清道光年制”青花篆款。清道光官窑作品。其碗内光素,外壁则以青花勾勒繁缛洋花,如大丽菊、铁线莲等,间绘花叶缠绕连绵,至胫部则仰绘如意云头。青花轮廓内以五色填染,其黄用洋黄料,涂色微隆,各处勾线及填染皆十分细腻。其装饰之布局严正匀谨,风格富繁华丽。雍正时瓷始造此式,而本品从器作品质与款字书写来看,应属道光早期作品。嘉庆时,清宫档案将此类录为“成窑五彩洋花宫碗”,道光延造。道光二十五年,寿恩固伦公主之嫁妆用瓷中,有“五彩洋花碗八件”,亦即此类。伦敦Marchant藏类似作品。
Lot.清康熙郎窑红釉梅瓶
尺寸:高约:19.5cm;口径约:3.5cm;腹径约:10.5cm;足径约:7cm
说明:瓶式小口束颈,溜肩长腹,圈足,外壁施红釉,口内及外底施米色白釉。其造型秀骨而美,制坯匀实,所施红釉玻光明亮,质地深厚凝润,釉色鲜浓深沉。郎窑红为清代最著名之红釉品种,初或为模拟宣窑宝石红而成造,后以其鲜红淋漓,成为有清一代之大名誉者。其拟古成就甚高,屡见于清宫收藏,被宫廷视作宣德所造。如北京故宫所藏一例郎窑红釉穿带大瓶,外底所刻的乾隆御制诗提示我们该瓶曾被弘历视作宣窑宝红。
郎窑红釉是最早风靡欧美藏界的中国瓷器之一。早在清廷未亡的年,美国藏家哥兰德(JamesGarland)去世后留下的大批藏品中,就有一件制作精湛的郎窑红釉长颈瓶。后此瓶与其他哥氏藏品一并被传奇财阀J.P.摩根以巨资40万美金收入囊中。之后的数十年间,“红”潮袭卷美国藏界,与豇豆红、霁红等诸红釉,成为老牌藏家的标志性藏品。该瓶即来自于与摩根同时代的重要瓷器收藏家J.InsleyBlair,年己见出版,录于《J.INSLEYBLAIRCOLLECTIONCHINESEPORCELAIN》,编号22.
同类作品可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收藏,发色鲜红浓丽,造型及工艺与本品颇类。此外香港敏求精舍会员展可见一例。
Lot.清乾隆洋绿地锦上添花开光圯上献履图盘口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款
尺寸:高约:51.2cm;口径约:15.9cm;腹径约:24.1cm;足径约:13.9cm
说明:瓶式圆盘口,长颈内束,端肩长腹,圈足,足内“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款。其器身极为高硕,体逾50公分,为乾隆粉彩瓷器所罕见。瓶内敷饰松绿釉,外壁以洋绿釉为地,用针锥挑出细密卷草,上填绘牡丹、葵花、菊花、石榴、玉兰等折枝花卉,花卉仰俯垂散如自天洒来,此种于锥花工上填绘花朵的工艺由唐英于乾隆初期设计所得,称为“锦上添花”,后民窑亦摹造其制,工艺精细繁杂,乾隆以后延造此工艺者皆未若乾隆朝之细腻自然。瓶腹对设开光,内填绘人物故事,其一为庭院老者望龙欲诗,另面则绘画张良“圯上献履”故事,典自《史记·留侯世家》,为张良奉黄石公桥下拾履,得授兵法事。绘中黄石公白面长须,着粉衣,坐于岩台,另张良青年面貌,蓝衣长袖,双膝跪地,捧靴欲献。全器彩画用色清恬,施彩深厚,彩质细纯,色泽明亮鲜润,其描染细腻,勾画用线柔曲流利,颇有纸绢绘画之风,其染色层次递进柔和,显示出对彩料的高度了解与绘画的纯熟,是极为典型的乾隆中晚期风格。且此瓶制极硕大,施彩仍平匀,锥花细密而不错乱,构图设计于清疏中别见富丽,是乾隆私窑粉彩较难得的作品。
Lot.明白地剔缠枝花梅瓶
尺寸:高约:37.5cm;口径约:3.2cm;腹径约:18cm;足径约:9.5cm
说明:瓶式梯形口,细短颈,折肩长腹,圈足稍宽。外施黑釉,釉色黑中微泛褐黄,施釉釉不及底,露胎,胎质细密坚实,胎色灰白。肩、胫剔双弦纹,中腹剔刻缠枝牡丹,乃于施釉后,剔除地釉以形成花纹,花叶采用“二刀夹尖”的技法,使得花叶出尖锐利。且花叶宽硕,直、曲线条交替灵活,用刀爽利,剔除地釉的部分十分干净,用线粗直刚劲,风格极硬朗豪快,效果鲜明强烈,宁夏西夏灵武窑作品。
西夏陶瓷今存世甚少,以实用器皿为多,尤胜酒具,梅瓶、扁壶等较为典型,在工艺及纹饰内容上受河北、山西等地的影响,风格上则粗粝豪快,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西夏特色,与同时期的西夏皮、木具风格有一定共性。而党项人性豪放,盛饮酒,制酒技术亦甚高,这或许是西夏瓷中酒具占比较高的原因。
西夏受地域限制,瓷土质量相对中原窑厂并不算优质。各窑生产基本就地取材:磁窑堡附近和贺兰山沿线蕴含着丰富的煤矿。一般在煤矿从地层中翘起露天的接头处会共生“高岭石质泥岩”和“高岭石泥岩夹矸”的制瓷原料。将这种泥岩粉碎,淘洗,沉淀后即为瓷土。就磁堡窑附近取样化验之结果,可见主要组成矿物为高岭土、白云母、石英及长石等,属于“高岭石质泥岩”,应为当时的制瓷原料来源之一。这种胎质特征也对西夏瓷的风格塑造有侧面作用。
本瓶属西夏瓷之经典作品。灵武磁堡窑窑址出土过类似作品,此外,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有类似作品
Lot.明青瓷刻牡丹纹内三联妆盒
尺寸:直径约:10.1cm;高约:4cm;足径约:4.3cm
说明:盒式平顶,扁身,子母口,圈足。盒内置小皿三枚,用莲花分开,莲花三叉式,中心花苞,外伸三枝各具荷叶、莲蓬,荷叶又有完全展开及初生未展的区别,故包含了较完整的荷花形态。盖面则剔刻折枝牡丹,剔刀流利,深俊,入胎甚多,今俗称“半刀泥”,其构图花叶四展若团花样,风格豪快硬朗。盒之内外施青釉,施釉稍厚,釉色青碧,微泛黄若橄榄颜色,故称“橄榄青”。其釉质紧实,釉表光润明亮,如玉琢成。
宋金耀州窑烧造盖盒不若盏碗等器之多,今存数较少,又于盒内分置三皿者更为罕有。所置三皿即用于盛装不同颜色的胭脂等物,便于梳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一例,盒身与本器相近,但未于盒内分置三皿。私人收藏一例与本器相仿,内置三皿用荷花分开的装饰手法亦较相近,见释ChristieHK,-4-26,Lot.。此外,2年纽约蓝捷理画廊曾展一类似例子,可供参考。
Lot.清乾隆霁红釉橄榄瓶
尺寸:高约:35.8cm;口径约:8.2cm;腹径约:17.8cm;足径约:11.5cm
说明:瓶式圆口外撇,束颈稍长,鼓腹微扁,收胫,圈足。此瓶制器匀厚,造型端匀周正,鼓腹下收之重心沉稳,曲线开阖别有窈窕之姿。足内及瓶里施白釉,外壁罩施霁红釉,红釉呈色鲜润,釉表光洁明亮,微现橘皮。此瓶之霁红釉色泽纯净,呈色较为平稳,较特别处在于釉质观感鲜嫩,釉中红、白肌理交织若桃花点点,且釉色随釉层流动之薄厚不同而微有渐变,釉中气泡晶莹明亮,更显釉质水润灵动。
本瓶之玉立婷婷,气质娟丽,其长颈、鼓腹、收胫之造型因稍类橄榄形状,故有此名。该造型康熙已见,雍乾所制稍多,红瓷尤佳,御窑亦有,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之雍正款霁红釉橄榄瓶,可供参考。
Lot.明嘉靖青花缠枝莲纹罐
底款:“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款
尺寸:高约:16cm;口径约:8.6cm;腹径约:16cm;足径约:10.5cm
说明:罐式圆口,直短颈,端肩长腹,圈足内卧。足内书“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款。明嘉靖官窑作品。其制器匀厚,罐式敦匀,施釉稍厚,质地细糯明润,色泽洁白。外壁青花绘画,口饰弦纹,肩、胫枝蔓纹饰呼应,中腹绘画缠枝莲纹,每一大莲四角设小莲环绕,双排参差而行。莲蕊中托有钱文、象牙、银锭等杂宝为饰,但未作特别绘画而隐于莲中,观感稍嫌漫漶。其构图平匀,用笔细劲,花叶细密,勾线内平涂填染,青花发色蓝艳微紫,从青花颜色及书款方式来看,应属嘉靖中前期作品。《江西省大志》所载“(嘉靖二十一年)青花白地转枝宝相花托八宝罐”或与本罐相近。
嘉靖中前期部分作品施釉光润细糯,绘画匀正,风格稍类成化,品质甚高,本罐即属其一。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同类作品。
Lot.清乾隆天蓝釉菊瓣盘
尺寸:高约:3.5cm;口径约:17.6cm;足径约:11.4cm
说明:盘式花口,浅弧腹,圈足,足端外侧用刀斜修,状如镟木。此盘制坯匀正,入手沉着,器式若菊花重瓣开放。其花口如波纹相连,盘壁作花瓣状,花瓣细密并连。盘内底较平,外环线稍起。足内施白釉,而内外罩施天蓝色釉,其施釉稍厚,质地细润,釉光明亮如水,釉色淡蓝,色调清恬,自然含蓄。
此盘清朗隽俊,雅静洁丽,所饰色釉淡蓝雅正,其设计乃摹自雍正御窑。雍正菊瓣盘为清瓷之名誉品,造型或改自宋元漆器,造办处档案载其:“(雍正十一年)……送来各式菊花式瓷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呈览。奉旨:着江西烧造瓷器处……烧造四十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所见诸色盘式一致,其盘腹略深,腹壁微直。后乾隆御窑传烧此式,但花瓣未若雍正例出瓣尖锐。后亦有私窑倾慕其制,比拟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