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资源 >> 在静默的时光里,细数二十四节器的曼妙
自从世界上有了手机,这个小东西简直像有魔法一样,把人控制在方寸之间,除了睡觉,我们几乎离不开它的。曾经有人预测,手机将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病毒”。那么你想没想过如何摆脱手机的控制呢?
有一个聪明人就想了这样一个办法——制陶。用他的话说:“我做陶的动机并非纯然纯粹,其中主要的‘杂质’,就是减少或者摆脱手机这个祸害人的小东西。”
这个聪明的人是谁呢?他就是旅行作家郭子鹰。
摄影师出身的郭子鹰,曾经担任过著名杂志《旅行家》的采访部编辑主任,自助旅行过30多个国家及地区。他的个人旅行图文集《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曾经荣获“中国国家地理年年度好书”。
郭子鹰的聪明之处不仅是用制陶摆脱手机的“纠缠”,而且还别出心裁的把自己设计、制作的陶器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联系起来,每一个节气出品一款与之相匹配的器具,或杯、或盘、或碗、或瓶,每一件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关于这些制陶的经历,郭子鹰都把它们写在这本新书《平淡如泥,静默如谜》,在清新优雅的文字中,郭子鹰抒发着对生活的感悟、感动与感恩。同时,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二十四种虽不惊艳,却耐人寻味的“节器”。
二十四节气,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根据自然规律变化创造出的历法体系中的一部分。从立春开始,经过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直到小寒、大寒,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殊的自然变化。
在郭子鹰制作的陶器中,他把每个节气的特点与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结合在一起,创作出立春之器:俎板盘、雨水之器:浅渍罐、惊蛰之器:行炉等等二十四种,近30件陶瓷作品。
在《平淡如泥,静默如谜》这本书中,二十四种作品一一展现出来。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都是与失败抗争的见证,都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因果奇缘。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不甘心,是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你一直挂念着的,最终一定能够找到,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如今,在这本《平淡如泥,静默如谜》中,我们即可以体验到文字带来的安静、从容,又能够领略到光与影创造出的唯美画面,同时也跟随郭子鹰的讲述,开始了一段“制陶人”的经历。原来,每一件器物都是深思熟虑后的意外所得,也是无数次推倒重来的匠心之作。“对能够坚持的人来说,时间从不辜负你”。
《平淡如泥,静默如谜》,如此诗意的书名,再配上优美的文字和那些特立独行的器物,生活中的美好尽在其中。
原来没有手机、电脑的参与,生活也能如此温暖,如此收获多多。原来,所谓的忙碌不是这个时代的错,而是我们,我们这些以忙碌为借口的现代人走入了误区。
还是让我们都像郭子鹰一样,做个聪明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静默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