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上课了,今天给大家讲讲原始社会中的新石器时代。先回顾下前两节内容,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时期,当时的人类文明处于极度萌芽的状态,此时期人类文明以狩猎为主,采集为辅。而在中石器时代随着锻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几何形“细石器”的物品不断地被锻造出来使得人类文明发展的更快。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了农业文明。而新石器时代在之前文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大的发展。此时期也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多年至多年。像大家所熟知的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就是这时期的。此时期在考古学上指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区分布: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地理形势,河流和山川的走向,南北方,沿海和内陆的气温、雨量,植被和动植物的分布等生态因素都各不相同。这些不同的地理和生态特征,都直接影响史前遗址的分布。并且受古人迁徙和人口流动的影响,地区分布呈现不平衡性和多样性。大多数的考古学家将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分为四个区域,华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北方沙漠草地区。[1]分期:由于各地新石器时代的情况很不一致,所以没有统一的分期标准。有的地方分早晚两期,有的分为早中晚3期。有的在晚期出现少量铜器但还不会有意识地制造青铜合金时,单独列出一个铜石并用时代,作为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过渡期;有的则把这个阶段归入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距今约1-年)发现的陶器数量较少,绝大多数为陶片,陶器中普遍参杂较大的石英砂粒,使用原始的模制技术和泥片贴塑方法、捏塑成型,工艺原始、器类简单,无刻意的装饰。中期:(距今-年)陶器工艺有很大改进,普遍采用泥片贴塑法、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以红色、褐色陶为主,烧成温度提高,但器表存在色泽不一的现象,装饰普遍比较简单,在黄河流域彩陶开始萌芽。晚期:(距今-年)制陶技术突飞猛进,快轮制陶技术迅速普及,产量增加,黑色、黑灰色磨光陶流行,风格素雅凝重,在黄河流域随着袋足炊器的普遍出现,范模制陶工艺发展很快。经济文化区:大致分为三大经济文化区,1.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包括黄河中下游、辽河和海河流域等地,这里是粟、黍等旱作农业起源地,很早就饲养猪、狗,以后又养牛、羊等。有大地湾遗址、上山遗址,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等。2.水田农业经济文化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岭南地区农业则一直不发达,渔猎采集经济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划为一个亚区。本区很早就种植水稻,是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早期饲养猪、狗,以后陆续养水牛和羊。有河姆渡等遗址。3.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包括长城以北的东北大部、内蒙古及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面积大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这个区域除个别地方外基本上没有农业,陶器也不甚发达。总的来说新石器时期较前两个时期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课外小知识:1.新石器时代并不仅仅只是个时间区段概念,新石器时代和晚期智人出走非洲散布到全世界的过程有密切关系。文章引用:1.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规律.中国知网既然来了,点个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