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资源 >> 新郑出土郑国陶器,上面刻有神秘符号,专家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中出土东周时期的陶器;专家发现上面刻有神秘符号,这些符号很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仔细观察,它们像极了我国一种史前文字——甲骨文;就目前来看,由于时代久远,甲骨文的研究进展相当缓慢;然而,专家发现,这些符号是另外一种文字,它的形成比甲骨文还早!这是什么文字呢?代表了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光绪二十五年(年)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药店抓药的时候,从一块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奇怪的符号,他认为这是有意义的文字;便取名甲骨文;王懿荣一生收集了很多这样的甲骨文碎片,被称作甲骨文之父;甲骨文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由于时间久远,今天对于它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如今这种古老文字的研究状况如何呢?
在河南安阳,一百多年以来陆续出土了超过块甲骨;专家发现上面所刻的甲骨文内容大多是占卜,称作卜辞,意思是记录占卜活动的的刻辞;它们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少数刻写在反面;甲骨文的内容为什么大多是占卜呢?这和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远古时代的人们面对自然界显得十分弱小无助,于是借助上天神灵的力量安慰自己;年11月24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尽管如此,人们对它还是非常陌生,在已经发展的甲骨文中,有超过一半的文字尚未破译。
在河南安阳出土的东周时期陶器上,专家发现的奇怪符号被认定为陶文;它是一种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是有具体含义的人类最早的文字;它的破译是否比甲骨文还难呢?
新郑出土的陶器上有如下两字:(图1)
第一个字看起来像是从又、从日,又下还多出一斜笔,这个怎么理解呢?据专家研究,在晋系文字中,又有时加一撇作装饰笔画,所以专家认为第一个字从又旁是没有问题的;第二个字是在第一个字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形状;这个形状类似在《古玺汇编》记录中,陶文掌字的字形,掌即手,于是专家判断第二个字是又旁另外加一个手;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这两个字并不是宗教符号,也没有特殊意义,古人为什么要在陶器上刻上这两个字呢?据专家研究发现,古人制作陶器时,习惯在陶器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专家推断,这两个字在陶文中都用作人名。
有一个陶文字写作圆圈中加横笔的C,很像是从日,其结构和《陶文图录》中的鮋如出一辙;鮋字是什么意思呢?《周易》中鮋是又形上还有曲笔,专家分析应该是保留了古文C的写法;也就是为股肱之肱的异体,鮋在已发现的简中,也正是用作肱;
于是专家推断,C字陶文的意思是肱;据《诗·小雅·无羊》记载: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论语·述而》中曰:饭疏食……曲肱而枕之……古人引注:肱,臂也。说明,肱是手臂的意思,所以其异体字也写作从手;如此,古人在祭祀所用的陶器上刻一肱字又是什么用意呢?有本史书叫《后汉书·姜肱传》,讲的是东汉时彭城人姜肱的事迹,说明肱字在古代用于人名;这个陶器上的肱字也是作器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