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商汤灭夏以前的商族,生活在河北的下七垣

发布时间:2025/2/6 12:56:35   
先商文化的主体分布区本文主要致力于解决以下3个问题:1、商汤灭夏以前的商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族群?2、先商文化是一个什么样的考古学文化?3、如何认识下七垣(yuán)文化?先商文化是指成汤灭夏以前商族(或以商族为主体的人群)创造的考古学文化,它是商文化的前身。根据文献记载,商始祖契活动于尧、舜、禹时期,大抵相当考古学上龙山时代后期;由契至汤十四世,其主要时段相当夏王朝时期,也就是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末期至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史记殷本纪》记载的商先公,大多都在殷墟卜辞中出现,从而证明《殷本纪》是基本可信的。一、先商文化的探索经过多年来的田野工作和研究讨论,多数学者承认先商文化的存在,但在选择具体探索对象方面仍存在分歧。一种意见将探索目标集中于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yuán)文化并由之上溯;另一种意见倾向于豫东及鲁豫皖交界地区的岳石文化、龙山文化遗存。从商文化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元素——陶鬲的谱系往前追寻,可知以“漳河类型”为中心的下七垣(yuán)文化的主体(即该文化的第一至三期遗存)就是先商文化。先商文化迁徙路线图从众多遗址中发掘出土的文物分析,整个商部落的活动中心区应该以石家庄滹沱河流域为线向南展开,并以邯郸的漳河流域为核心。这样一个地域内,有十分丰富的商文化遗存,证明这里是商部落的发源地,代表是磁县的下七垣(yuán)文化。在考古学上不少学者将先商文化称之为下七垣(yuán)文化。下七垣(yuán)文化墓地通过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许多研究者认识到先商文化有其主干但并不单纯,尤其在商王朝建立之初有一个突变过程。或者说,早商文化并非先商文化的简单延续。二、先商文化的特点下七垣(yuán)文化作为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其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陶器方面。绝大多数下七垣(yuán)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都是夹砂陶多于泥质陶,以灰陶为主,褐陶亦占有一定的比例。早期绳纹较乱,晚期较刚直,从早到晚似有由粗变细的趋势。其楔形点纹颇具特色,在其他文化中极少见。绳纹陶器下七垣(yuán)文化流行平底器,这种风格是由后冈二期文化传续下来的,并被二里冈期商(早商)文化所继承。下七垣(yuán)文化以深腹罐、鬲、甗(yǎn)等为主要炊器。深腹罐始终存在粗矮与细高两型,这种区别是由后冈二期文化延续下来的,并直接影响到郑州地区的早商文化。下七垣(yuán)文化陶鬲(lì)风格独具,与周邻各文化的陶鬲(lì)极不相同,尤其是晚期的薄胎、卷沿、细绳纹鬲(lì)与二里冈期商文化陶鬲(lì)有明显传承关系。商代陶鬲(lì)盆类器可以分为深腹、中腹、浅腹三种。仅饰旋纹或楔形点纹的深腹盆,以及大口的浅腹平底盆等很有特点。瓮(wèng)类器主要有小口瓮(wèng)、平口瓮(wèng)和蛋形瓮(wèng)三种。下七垣(yuán)文化的收割工具以石镰为主,石镰远多于石刀。三、文化来源关于下七垣(yuán)文化的渊源,尽管学者间具体结论有所不同,但多认为后冈二期文化和晋中地区龙山至二里头时期的文化是两个最主要的来源。四、相关遗存在邯郸地域的先商文化遗存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半部的武安、涉县、磁县、矿区、永年及邯郸县境内,分别在漳河、滏阳河及洺河的中上游地区,分布有先商遗址近百处。比较重要的遗址有:邯郸的涧沟、龟台、磁县的下潘旺、界段营、下七垣(yuán)、武安的赵窟、磁山、永年的何庄、李沟、矿区的义井、北羊台等遗址。近期热文:古人是如何给陶瓷器化妆的?商朝君王都用甲乙丙丁之类的名字,他们叫什么?在吉林省博物馆,这些文物都是镇馆之宝(下)在吉林省博物馆,这些文物都是镇馆之宝(中)在吉林省博物馆,这些文物都是镇馆之宝(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8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