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像个孩子一样,重新认识一下这些来自远古的

发布时间:2025/2/10 16:18:56   
刘军连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用了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的毕加索在他的晚年曾创作过多件陶艺作品。这些作品和他最具代表性的绘画一般,充满了童真和想象力。自由的线条,夸张的造型、随意变幻的色彩,这个热情率性的老头,在陶艺新领域里,像孩子一样放飞着自我,尽情探索着创作的无限可能。“像孩子一样”意味着一切都是新的,意味着没有规矩和经验的束缚,没人告诉你天要画成蓝的,云要画成白的,鱼儿只能在水里游,意味着你可以将自己的主观无限放大,随心所欲地去呈现和表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概就像人类诞生之初看待自己和周边环境时的心境吧,什么都是未知,每一点探索都是前进,今天用土捏成了碗,明天从石头的摩擦中发现火,然后又在土与火的相遇中得到了坚硬耐水的陶,进而学会了抟土烧陶,又根据不同用途做出了不同造型的陶罐,再然后,我们的审美意识觉醒了,开始在罐子上画线条画圈圈,画眼睛看到的世界和心中的神圣信仰,河流、星空、游鱼、青蛙、祖先神……放到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这一时期不正是人类的童年吗?我也是在博物馆里偶然看到远古时期的一块稚拙的狩猎纹陶片时,才意识到我们的祖先也曾“像孩子一样”地画画,做东西呢。在近期国博的“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览中,有这样一批陶罐,它们来自距今年至距今年的河陇大地。这些陶罐曾经都是作为生活器皿来制作和使用的,造型上首先要以实用为主,不可能像毕加索那样纯粹考虑艺术表现,但你仍然能从那些质朴的造型,自由的线条和虚虚实实、似像非像的花纹里看到远古先民的浪漫和对美的最初感觉。那么,就让我们以时间为轴,认识下这绵延了五千年朴拙又神秘的甘肃彩陶吧。大地湾文化彩陶大地湾文化彩陶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彩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古文化之一。陶器色泽不一,多为夹细砂红陶,常见三足钵、深腹罐、圈足碗。大量使用的纹饰是交错绳纹或交错的斜绳纹。绳纹三足深腹罐大地湾一期文化(距今-年)在大地湾出土的一些彩陶残片上,发现了许多特殊符号,有学者认为是具有记事意义的符号,颇具神秘色彩。它们也被认为是仰韶文化彩陶刻画符号的前身。彩绘符号图片大地湾一期文化(距今年-年)彩陶上的鱼纹被认为是大地湾先民的图腾,也有人认为鱼纹寄托着先民繁衍后代、多子多福的希望。早期的鱼纹很写实,后来渐趋抽象,出现了几何图形的鱼纹变体。变体鱼纹彩盆大地湾二期文化(距今年-年)仰韶文化彩陶发源于中原地区(河南、陕西、山西一带)的仰韶先民在西进的过程中,与甘肃东部的大地湾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仰韶陶器多是红陶黑彩,视觉冲击更为强烈。纹饰多饰在陶器腹部外壁一周。最初仅限于上腹部,后逐渐扩大到中腹部,通体饰彩的较少。深腹彩陶罐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公元前年-前年)晚期,出现了少量的内彩,图案的覆盖面越来越大,装饰功能越来越突出。鱼纹是仰韶文化早期最为常见的图案,大多绘制在盆形器外壁的中上腹部。鱼纹由具象到抽象不断演变,仰韶中期后,鱼纹逐渐消失。鱼纹彩陶既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代表,也是中国史前文化的象征和标志物之一。变体鱼纹彩陶钵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公元前年-年)对三角纹才陶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公元前年-年)人头型彩陶瓶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公元前年-前年)鲵鱼纹彩陶瓶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公元前年-前年)马家窑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一般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相继发展的文化时期。彩陶数量巨大,以纹饰丰富、精美著称,常见的有旋纹、贝形纹、同心圆纹、锯齿纹、菱格纹、四大圆圈纹、变体神人纹等,多是自然崇拜的反映。波纹弦纹双横耳彩陶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公元前-前年)对鸟纹彩陶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公元前-前年)菱形网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公元前-前年)锯齿漩涡纹双耳彩陶罐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公元前-前年)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彩陶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制造并使用一些红陶或青铜器,进入铜石并用的时代,彩陶文化显出衰退之势。齐家文化陶器主要是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褐陶,还有少量灰陶,器表多素面,彩陶数量较少,器形单一,以平底罐类居多。三角网纹彩陶罐齐家文化(公元前-前年)网纹高圈足单耳彩陶罐齐家文化(公元前-前年)辛店文化彩陶以夹砂红褐陶为主,陶胎较为粗糙,彩陶上的回纹、云雷纹受中原青铜文化的影响,纹饰十分相似。鸟纹涡纹彩陶罐辛店文化(公元前-前年)四坝文化、沙井文化彩陶马家窑文化在马厂时期传到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随之兴起。四坝彩陶器形奇特多样,色彩浓重,以四耳带盖罐、腹耳壶为代表性器物。蜥蜴、犬、羊、鹿等动物纹样,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鹰形彩陶壶四坝文化(公元前-前年)回纹双大耳彩陶罐四坝文化(公元前-前年)人形彩陶罐四坝文化(公元前-前年)沙井文化彩陶出现的年代约为西周至战国时期,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多无纹饰。沙井文化之后甘肃彩陶逐渐消失,被称为“甘肃彩陶文化的绝响”。双耳圜底红陶罐沙井文化(公元前-前年)倒三角纹彩陶壶沙井文化(公元前-前年)留在这些陶罐上的是中国最早的装饰纹样,也是人类最初的艺术创造,时间为它罩上的神秘外衣,才不过掀起了一角。也许读懂这些“像孩子一样”做出来的东西,也需要一个孩子般的纯净的视角和自由无拘的想象力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9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