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优势 >> 土火文明的诠释古黑陶器
摘自中国元素网m.china-elements. 黑陶被誉为:“土火文明的诠释,力与美的结晶”
最著名的黑陶当属山东龙山黑陶和浙江良渚黑陶。这两个地方是黑陶的发源地。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器表呈现的深黑色光泽是因为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的渗炭方法。表面磨光朴素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龙山黑陶中,蛋壳黑陶又是极品中的极品。
蛋壳黑陶以“薄”著称,是一种薄胎黑陶,漆黑乌亮,薄如蛋壳,反映了当时高度发展的制陶业的水平。蛋壳黑陶以素面或磨光的最多,纹饰较少,器型主要有:碗、盆、罐、瓮、豆、单耳杯、高柄杯、鼎等,还有鬲。龙山文化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
良渚黑陶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良渚文化比龙山文化更为久远,约公元前年~前年。良渚黑陶与龙山文化的黑陶相似但有自身的特点。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画花纹和镂孔。圈足器、三足器较盛行。
制造黑陶的大师索望说:“黑陶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特殊的含义,成为人们追求时尚、彰显财富的象征。”
它的黑色在心理学上联想“可以当做温暖、覆盖、藏身之所和舒适”(卡洛琳?M?布鲁墨:《视觉原理》)
黑陶的收藏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认为其只是被奴隶主和贵族们所用于装饰宫殿、点缀厅堂,成为夸耀富有、显示地位和等级的标志,几乎无人问津。
------------------------------------
新石器黑陶
高7.8厘米、口径22.7厘米、底径16.4厘米
器物采用了轮制法,早期一般为慢轮,以手为动力,陶轮靠惯力继续转动,双手就在陶轮上施泥制陶。其产品器形规整、厚薄均匀、器物表里普遍留有平行密集的纹路,器底还往往遗留有线割的偏心纹。
新石器大汶口文化黑陶高足杯
高19.5厘米
大汶口文化晚期尤以黑陶高柄杯引人注目。这类黑陶表里透黑、外表光亮,可能经过精细的打磨。它烧制的温度较高,质地较坚硬,这种黑陶为后来当地的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新石器良渚文化黑陶尊
高12.3厘米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制灰胎黑皮陶为主,这件黑陶尊是典型的器物。有人根据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陶器都普遍采用轮制,黑陶均占有一定的地位的现象,认为良渚文化与山东一代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存在着密密的关系。
新石器崧泽文化
通高12.8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7.3厘米
这件陶壶直口,鼓腹,花瓣形圈足,上配尖钮器盖。泥质黑陶,外施黄红彩,是崧泽文化的典型器物。
崧泽文化是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太湖流域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前年。
新石器龙山文化
双耳杯高13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5.2厘米;
单耳杯高8.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4.3厘米;
陶盒高6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8厘米
陶杯与陶盒均以快轮制成,制作精美,器形规整,外表黑亮如漆,是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双耳杯腹部浅刻网格纹,单耳杯为纵向压印纹,陶盒口沿钻等距小孔,附尖钮器盖。
新石器龙山文化黑陶罐
高22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6.3厘米
这件黑陶罐轮制规整,器壁薄而匀实,打磨光滑,通体黝黑发亮,造型典雅,线条优美,质感细腻,虽然素面无华,却给人一种完美的感受,是龙山文化黑陶中的典型器物。
新石器河姆渡文化黑陶釜
高25.5厘米,口径12厘米
釜是一种蒸煮用的炊器,锅的前身。这件陶釜用手工贴塑而成,广口,鼓腹,圜底,翻唇下折,颈腹连接处有肩脊相隔,腹部饰绳纹。胎质为夹炭黑陶,比较粗厚疏松,重量较轻,吸水性强。底部已部分脱落,从脱落的痕迹可以看出这件黑陶釜是用泥片贴筑法制成的。先把陶泥弄成片状,再把陶片层层相贴,直至贴筑成器形。
此类陶釜是河姆渡文化的典型器物。
新石器龙山文化
高18.5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6.3厘米
高柄杯是龙山文化的标志型器物。这种高柄杯仅出土于龙山文化少数大、中型墓葬中,显然是一种高贵用品,应是一种标志身份的礼器。
陶杯通体轮制而成,并经过细致的打磨,因此非常精巧规整。色泽漆黑光亮,器壁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被习称为“蛋壳陶”。
新石器龙山文化黑陶双系罐
高26.0cm,口径19.5cm,底径10.5cm。
罐撇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平底。胎体较薄,表面打磨光亮。通体饰五道弦纹。据科学测试,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前年。
新石器龙山文化黑陶双系壶
高11.5cm,口径6.5cm,足径8.2cm。
壶口微外撇,口沿两边置双系。长颈,下部渐广,至肩凸起,扁腹,圈足。足上镂有八个小孔。底外凸。造型规整,胎薄体轻,表面经过打磨,光泽可鉴。
新石器龙山文化黑陶单把杯
口径8cm,足径8cm,高12.5cm。
杯呈筒形,腹间微收,平底,杯身一侧有扁形把,便于持拿。杯为轮制而成,杯身均匀地分布三道弦纹。
此杯具有龙山文化黑陶的典型特点,器表漆黑如墨,器壁薄如蛋壳,反映出当时制陶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新石器良渚文化黑陶鸟形带盖盉
高19.6厘米口径7.5厘米
整器宛似一只昂首佇立的企鹅。器口似鸟首,宽流前伸,上覆一器盖;器身为扁核形,两侧凸出圆肩,器身背部附一辮索状环形把手;下为三个扁足。通体乌黑发亮。该器型在良渚文化考古中较罕见。
新石器良渚文化黑陶高柄盖圈足罐
高21.7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5.7厘米底径9.5厘米
直口、广圆肩、扁圆腹、高圈足。罐口上覆一细长高柄盖,柄中有一上下贯通的直孔,中段内弧,下部饰三道凸弦纹和镂孔。圈足上饰三组由弧线三角形和椭圆形镂孔组成的图案。陶罐器表漆黑光亮,且彩绘多道红褐色宽带纹。
新石器良渚文化细刻纹黑陶把壶
高1.2厘米足径7.7厘米
器表施黑色陶衣,磨制光亮,并细刻曲折纹和禽鸟纹。为良渚文化罕见的陶器。
新石器大汶口文化黑陶镂孔高柄杯
高21.75厘米口径7.25厘米底径6.05厘米重0.1千克
侈口,深腹,圜形底接高柄,圈足。高柄上有七条联珠状镂孔装饰。器壁较薄,类似蛋壳,器表乌黑发亮。
新石器时代黑陶高柄杯
口径7cm,足径6cm,高15cm。
杯敞口,束腰,高柄足外撇,平底。杯身有凸出的弦纹为饰,高柄中空,柄外壁镂三孔。因采用了轮制方法,器壁较薄,素面磨光,配以镂空等多种工艺手法,制作十分考究,是一件精致的饮酒用具。
------------------------------------
新中国成立后规定:解放后出土的黑陶文物,不允许被拿到公开市场上去拍卖。但是在解放前出土的黑陶文物,是允许拍卖的。黑陶文物的收藏价值在国内并不火热,但是国外却可见端倪,市场火爆,动辄百万。即便不是文物,现代的优秀黑陶工艺品,也价值数万以上。
上世纪80年代破译了黑陶的制作工艺,但是市场上基本没有赝品,因为仿品与文物一目了然,而且黑陶制作复杂,难度大,“熏烟渗炭”的工艺只有屈指可数的人掌握。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
欢迎老朋友分享本平台及内容:
1、欢迎大家将上海蜂朝文化官方(长按复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