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优势 >>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发现最早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年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其年代约为公元前—前年,也就是说仰韶人生活在距今年到年之间。
仰韶文化的制陶业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造型规整、装饰美观,烧制火候较高。彩陶比较发达,有红彩、黑彩。
仰韶文化分宝鸡北首岭类型、西安半坡类型、河南庙底沟类型和山西西王村类型。其中半坡类型是成熟期,以彩陶为特征。几何纹多直线,简练。庙底沟类型的几何纹多曲线美。
1.陶鹰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陶鹰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前年),尺寸:高35.8厘米,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出土。
尊为盛酒器。器物造型与鹰的形状浑然一体,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鹰。鹰的两腿空心,尾巴下垂落地,自然地形成“三足鼎立”,既加大了容量,又使其具有稳定性。新石器时代以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仅见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用鹰作器型可能与人们对鹰的崇拜有关,这种动物矫健、凶猛,使当时的人们对其产生敬畏、崇拜。
年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时,萨马兰奇主席亲自挑选七件能代表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物,送往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示,陶鹰尊便是7位“使者”之一。
年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记忆——年文明展》,这只陶鹰尊出现在展台上,人们赞叹这个多年前的杰作。它是实用的酒器,又塑成美观的造型,祖先把朴素的审美观融入了现实的器物中,同时还反映了当然人们的精神追求,当时的人们需要具备矫健的体魄和勇猛的精神,才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多年前的仰韶人,已经过上了稳定的农耕生活,而且,农作物除了满足日常食用外,还有足够的剩余酿酒。
2.彩陶几何纹盆(故宫陶瓷馆)
彩陶几何纹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高16.4cm,口径37.4cm。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质红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绘纹饰,口沿上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腹部描绘两层三角形几何纹,两层三角形纹饰的大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可能是由鱼纹逐渐抽象演变而来。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约公元前~前年)彩陶的典型特征。
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的常见纹饰,著名的西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描绘的就是一个人脸口衔鱼的形象,可见鱼和半坡人们生活的联系。
3.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人面鱼纹彩陶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前年),尺寸:高16.5、口径39.8厘米,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
葬具,为儿童瓮棺的棺盖。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上涂成黑色,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嘴旁、耳旁各有相对的两条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人面鱼纹则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鱼是丰产的象征,表达了原始居民祈求丰产、种族繁衍的愿望。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巫师珥两蛇的记载,认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主要以赭、红、黑、白等色绘饰的手制陶器。彩料主要为含锰和铁的矿物原料,在陶坯上彩绘之后,经℃所有高温焙烧而成。彩陶上的纹饰有动物、植物、人物、几何、旋涡、日月星辰等,画法朴实自然,蕴含着原始宗教的理念思维,给人以幽玄神秘之感。它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最早把装饰纹样与器物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品,也是远古文化艺术的第一个高峰。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成就卓越,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4.彩陶花瓣纹盆,庙底沟类型
彩陶花瓣纹盆,庙底沟类型,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高12厘米,口径20.3厘米,年河南陕县庙底沟出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泥质红陶,器表磨光。钵体盆形,敛口,沿外折,鼓腹,腹下缩成高足,平底,为庙底沟类型的典型器例。绘黑彩,纹饰以圆点和弧边三角相连缀,形成花瓣式彩绘的二方连续纹带,纹理优美,线条简洁流畅,装饰效果强烈。
5.彩陶人面鱼纹盆,庙底沟类型
彩陶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高16.5厘米,直径28厘米,年甘肃临洮县出土。泥质橙黄陶。大口窄沿,深腹,圆底,器内外磨光,盆内有人面纹与鱼纹作对称排列,人面纹的眼、鼻、嘴、耳齐备,耳旁有小鱼,构成人鱼形态奇美的合体。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的代表作。
6.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庙底沟类型
年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距今多年。
陶瓶为细泥红陶质地,腹部以上施以淡淡的陶衣。器形像一个两头尖的圆柱体,下腹部向内收曲,口部被做成圆雕人头像。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椭圆形的腹部用黑色矿物颜料绘三横排大致相同的弧线三角形和斜线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在三角形弧线构成的杏圆形框内,绘两端尖而中间弧圆的几何图形。
7.猪面纹细颈彩陶壶,仰韶文化(甘肃省博物馆藏)
仰韶文化猪面纹细颈彩陶壶,约公元前-前年。
中国史前彩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彩陶。年,一个代表着中原地区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高度文明的原始村落遗址,在河南渑池仰韶村为考古学家所发掘。按照考古学惯例,这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伴随大批磨制精细的石器,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大量日常使用的陶器。这些陶器制造精致,所用泥土经过淘洗,所以胎质细腻,入窑焙烧后成品一般呈橙红色,在质地上可分为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
8.网纹彩陶船形壶,仰韶文化
网纹彩陶船形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15.4cm,长24.8cm。泥质红陶。器作船形,杯形口,细颈,平肩,双肩各有一半环钮,扁腹而中部外鼓,两端作对称尖角,平底。腹壁两面以赫黑色彩绘出长方形网纹。将壶塑造成船形并饰网纹,似与当时人们驾船撤网捕鱼有关。造型别致,制作精巧,是半坡类型彩陶中的一艺术珍品。年陕西宝鸡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9.红陶猫头鹰头,仰韶文化
陶猫头鹰头,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高7厘米直径14.2厘米。泥质红陶。圆形,隆起,塑成猫头鹰头部。双目圆大,眼球突出,眼眶饰锯齿纹一周。椽长,尖微内钩。双耳已失。头部遍饰锥刺纹,酷似羽毛。造型栩栩如生。陕西华县出土。现藏北京大学。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有一幅插图,图片上是一堆描绘着绚烂图案的陶罐,图片说明上说这是仰韶文化的陶器。虽然仰韶文化以彩陶著称,可是无论是半坡遗址还是陕西省博物馆,都没有见到这么纹样繁复的彩陶器物。后来知道,它们属于与仰韶文化有着密切传承关系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才是彩陶最鼎盛的时期。
声明:本文转载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