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匠心传承坚守土陶窑新华网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11/28 16:51:48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http://www.ykhongye.com/
制作成型的土陶制品。新华网发郑毅摄一口窑,一个棚,甚至连招牌都没有,胡光荣的窑厂深藏在湖北省应城市三合镇伍山村四份湾的一个土丘上,如果没有当地人引领,一般人很难找到。然而,这里出产的土陶制品已搭上电商的翅膀,飞出乡村。电商人士采买土陶制品。新华网发郑毅摄“开窑了!”5月19日,胡光荣的土陶制品还未放凉,就被早在一旁等候的电商人士挑拣上车。“这些土陶制品很受海内外文艺、养生圈的人士喜欢。”采购人说。应城市三合镇伍山村土陶老匠人胡光荣。新华网发郑毅摄胡光荣今年69岁,是伍山村的土陶老匠人,祖上四辈都是土陶制作手艺人。他从记事起,便跟随祖父、父亲制陶。胡光荣制作土陶壶。新华网发郑毅摄取土、盘泥、打型、拉坯、晾坯、上色……一件土陶器,要经过27道工序,方能成型。“40岁以前,一把土陶壶平均3分钟做好壶身,我可以拿布把眼睛蒙着,纯凭手感做,现在年纪来了……”胡光荣边做边说。拉坯。新华网发郑毅摄系上布围裙,盘好的泥土搭上拉坯的转盘,老把式胡光荣“上线”,旋转中,土陶壶身渐渐成型。胡光荣制作土陶壶。新华网发郑毅摄手动制边。新华网发郑毅摄就着厚厚的泥脚,他用左手轻轻撑扶着壶口口沿,右手拇指与另四个指头分开,掐着口沿内外,慢慢将口沿捋出一圈鼓突的泥筋,口沿收紧,圆润可人。开窑取器。新华网发郑毅摄开窑时,一件件土陶壶、土陶蒸笼成品被长钩从窑炉中钩出。胡光荣在工棚里小憩。新华网发郑毅摄大壶圆圆鼓鼓,小壶娇小玲珑,浓浓的土红皮色折着光。“热季里用这种壶装水泡茶,隔夜不馊,而且又凉又甜。”胡光荣说。胡光荣在工棚内准备泥土。新华网发郑毅摄一窑土陶器要烧6到10小时,度以上的窑温,火候全凭经验把控。“火候把控不好就会烧‘废’,没个十年以上的专注,‘成活率’不会超过60%。”说起专业,胡光荣很自信,他烧的一窑土陶器,“成活率”高达90%。胡光荣在纪录生产情况。新华网发郑毅摄时代在变迁,这种纯手工土陶器烧制手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年轻人哪个还做这?我一个人暂时守着吧,守不动时,让在外打工的‘关门弟子’回来接手……”胡光荣说。(文/郑毅刘晓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9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