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云雷纹莫便冲天去,云雷不可攀

发布时间:2025/4/10 14:44:2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http://www.csjkc.com/yydt/m/515.html

青釉编钟

若你抬头看,很多时候都能看到连绵不绝的云朵,碰上雷雨天气,便有了云雷相加的场景。

这种天气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也可以看到。也许是因为对未知天气的恐惧,也许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他们将自己眼中的云和雷定格在了器物之上,从此开始了一个漫长的美学修炼过程。

在传统纹饰中,“云雷纹”是使用历史最悠久、用途最广泛、纹样变化最复杂的纹样之一。

其基本特征是回旋曲折盘绕的几何图形,以近似圆圈形旋转盘绕者称“云纹”,以近似方形盘绕者称“雷纹”,以不方不圆的图形盘绕而成者称“云雷纹”。

云雷纹样式

“云雷纹”流行于商周时期,常见于青铜器上,一般出现在环形装饰带和大面积的“地子”上。对于这种纹样的起源和象征意义,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

比较流行的观点是,“云雷纹”属于自然物象纹,源于古代先民对云和雷的细腻观察,是对自然现象的摹仿,表达了人们对云和雷的崇拜与敬畏。

其主要证据是古代象形文字中的“云”字、“雷”字和“云纹”、“雷纹”颇为相像,青铜器上密集排布的“云纹”和“雷纹”,恰恰像一串串连贯而成的“云”字和“雷”字。

云雷纹也被称为方形云纹,被视为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古文字“雷”的象形一样。这一纹饰多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陶瓷器、青铜器和玉器上,后世的仿古器皿也常用到这一纹样。

乾隆款铜云雷纹冲耳四足长方炉

上古时代不存在文字,只存在一些极具表意作用的形象,这些形象可能就是文字的前身和雏形。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

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云雷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典型的纹饰。

原始瓷青釉刻云雷纹錞于

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际。

“云雷纹”的源头和含义,一直是个谜,其演变和发展也十分复杂。

到春秋时期,“云纹”出现了简化和物象化特征。前者表现为单纯的勾卷形,后者呈现出的勾卷形宛如积云圆卷,成为以后进一步定型的“圆圈形云纹”的“云头”雏形。

秦汉时期的“云纹”形式更为丰富,主要体现在漆器上。秦汉漆器上的装饰以变幻多姿的云气为主体,这种表现方式更为自由随意的“云纹”被称为“云气纹”。

白陶刻纹豆

“云纹”发展到唐代,更加写实和具象化,演变成“朵云纹”、“卷云纹”等,其中多以S形、波浪形等形式构成其骨架,旋绕盘曲,有祥和之气,其吉祥含义也因此而生,被称为“祥云”。

唐代以后,“云纹”的形态继续变化,用途更加广泛。辽代“云纹”有点像秦汉的“云气纹”,但波折曲线增多,云尾变长。

金、元时期的“云纹”,不仅出现在日用器具上,还出现在建筑构件的装饰上。到了明清时期,“云纹”大量出现在纺织物、瓷器、玉器、硬物类家具等器物上。

“云纹”和瑞兽纹的结合成为普遍现象,如“云龙纹”、“祥云麒麟纹”等,是权力、地位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云雷纹鼎

云雷纹镜

同时,“雷纹”也出现了多种变化,商周青铜器上已有“百乳雷纹”、“曲折雷纹”、“勾连雷纹”、“三角雷纹”等,后来又出现了“菱形雷纹”、“方形雷纹”、“长方形雷纹”等。

青铜器上的“雷纹”,常作连续式排列,部分用金银丝、金银片、绿松石等镶嵌,显得富丽堂皇。后来“雷纹”还出现在玉器、家具、瓷器等器物上,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纹样之一。

大自然的魅力,其实就是人解开束缚之后的魅力,云与雷,不过是心底的回音。

主编/仓巴鹿人

图源/故宫博物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4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