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市场 >> 沈阳新乐遗址最早的沈阳人足迹
新乐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北运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年进行了首次发掘。证明其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为我国东北地区辽河流域十分重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遗存,被公布为 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占地面积17.8万平方米,集居地约2.5万平方米,房址密集,每隔3-5米就有一处,其中 的房址面积约平方米,座落在诸房址中心,其布局与半坡文化很相似,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其土文物相当丰富,仅石器就包括有磨制精细的石斧、石凿、磨盘、磨棒、刮削器等,陶器则有之字纹深腹罐、高足钵、簸箕形器等。另外,还有木器、煤制精品等重要文物千余件和古房址遗迹。其中“木雕鸟”是沈阳地区出土年代最久的珍贵文物,也是世界上 保存最久远的木雕工艺品。
年春,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新开河北岸的台地上发现一处史前文化遗迹,从此揭开新乐遗址发掘的序幕。从年开始,至年期间前后五次对新乐遗址进行了田野考古发掘,确定遗址分布面积约平方米,发现新乐下层房址遗迹44处,出土各类遗物三千多件,确定沈阳地区早期文化遗存中的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及基本特征。
上层文化以磨制石器和素面陶器、鬲、甗等为主要代表,距今三千到四千年。中层文化,以磨制石斧、细石器和附加堆纹陶罐、壶、钵为主要代表,距今约五千年。下层文化的内涵主要以半地穴式建筑居住址和压印“之”字纹陶器、细石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煤精制品为主要遗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新乐文化的典型代表。
年,国家为保护新乐文化遗址,在遗址上建造了现代展览馆,后改为新乐遗址博物馆。年底在遗址东部复原建起近十座原始社会时期半地穴建筑,仿真出沈阳人先祖们生活和生产场面。
馆内收藏新乐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近万件。种类有陶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玉器、骨器、木雕艺术品和煤精制品等。陈列分两个展厅和一处新乐下层房址。 展厅展出的是新乐下层文化。共12个展柜,展出文物件。其中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细石器、陶器、木雕艺术品、煤精制品、炭化谷物、果核及骨器等。
第二展厅展出的是新乐上层文化。共8个展柜,展出文物55件。其中有介于上、下层文化之间的偏卜子类型的部分遗物,有磨制石刀、石镐等。陶器以鬲、鼎为主体,同时也展出有高约80厘米的瓮棺和陶纺轮等。遗址区内的新乐下层房址于年发掘。房址为长方形半地穴式,面积为95.46平方米,中部有火膛,在穴壁四周有柱洞,房址内出土了大量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