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4000多年前的工艺现代技术也无法复刻

发布时间:2023/10/8 11:45:37   

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看来无论是智慧程度还是工艺发展我们都是远超古人的。

但事实上古代有很多工艺身处现代的我们是无法完全复刻的。

比如今天要介绍的主角—黑陶镂孔高柄杯,这件来自四千多年前龙山文化的陶器,是世界上最薄的瓷器,最薄处仅有0.2毫米。

这件黑陶蛋壳镂孔高柄杯,又被简称“蛋壳陶”。距今已有年历史的龙山文化产物,于年出土临沂大范庄。

这个陶器高厘米,口径99厘米。泥质黑陶,壁薄如蛋壳。杯侈口,宽沿,深腹,柄空心圆筒形,矮圈足。杯柄之间与柄下部各饰三道弦纹,柄饰竖长条形、三角形、树叶形镂孔。

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考古学家曾经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

之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遗物。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便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黑陶工艺,它经过温度达℃左右才烧成的,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分类,其中又以细泥薄壁黑陶工艺水平为最高。

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精细淘洗和轮制,能让胎壁厚仅0.5—1毫米左右,表面乌黑发亮,所以有蛋壳黑陶之称。

陶器的黑色光泽让人不禁感慨,那种细腻润泽的质感和高雅的气质,同时又散发着沁人、诱人的黑色魅力。

后经专业的检测发现蛋壳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碳颗粒,而且它的形成方式与现代碳纤维有相似之处。

而且在许多蛋壳陶上可以看见极其细密的同心圆拉坯痕迹,说明当时龙山人制作时使用了快轮拉坯技术,有专家认为制作蛋壳陶的快轮工具是世界上最早、最精密的手工机械。

即便是现代制陶技术都显示顺利拉出厚度0.2—0.5毫米的陶胎几乎不可能,但您能想象多年前的人在还没有完全开化的年代做到了。

那么这类制作工艺复杂的陶器显然不可能是当时的龙山人日常使用的,极大可能是作为祭祀等礼仪上使用的特殊礼器。

蛋壳黑陶高柄杯多在墓中发现,但也不是所有普通的墓穴里都有,而是出自较大型的墓葬,在墓中也往往是单独摆放,不与其他的随葬物品混杂,所以推测应是龙山文化时期富贵人家享用的随葬礼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641.html
------分隔线----------------------------